□ 张辰保
上次到黟县淘宝,喜见的那只“若深珍藏”青花盘,苏兄还是让给我了。因为破损,原形毕露,才显得真实可靠,盘残了,价格也就上不去了。正因如此,我才有机会拥有它。
盘的整个画面完整,古风盎然。青花发色静丽艳亮,釉面平滑莹澈,滋润如玉。胎骨呈糯米糕状,细白致密。釉与胎结合紧密,可见桔皮纹或棕眼。盘底和盘侧的釉面,可见修胎旋纹。盘沿磕损处,老旧多处露胎崩痕深浅不一,似被三百年的时光,啃咬过很多次。
拿抚在手,就着窗光,翻转着盘子,釉面那或隐或现幽幽的青宝蛤蜊光,很诡秘,也很神奇,又如行云流水,闪烁着清中期的人文气象。这盘,可当我学瓷的标本,可让我管窥康熙年间那凝固在瓷上的民间艺术。
康熙朝青花瓷是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巅峰。中期,各种堂名款、图记款、花押款很流行,其中以堂名款的瓷作最精良,通常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若深珍藏”款瓷器,更是当时民窑青花瓷的楚翘。在黟县淘宝时,走进最后那排店家,翻过厅前桌上的这只青花人物山水残盘,第一眼,吸引我的,就是这“若深珍藏”的青花底款,也是我对此念念不忘的原因。
据载,印有“若深珍藏”底款的青花瓷器,正品为康熙晚年独享之器,属帝王堂名款识。“若深珍藏”四字,查找了一下,原来取自于《老君妙真经》中的这段话:“以无为而养其形,以虚无而安其神,以澹泊而存其志,以寂嘿而养其声,以清静而平其心,以精诚而存其志,以中和而存其神。安心游志,使若大水之自湛深。闲居静处,使若蛟龙之自蛰藏”。
“若深珍藏”瓷器的纹饰题材,多以道教的“无为而为”思想为侧重,结合诗文词赋,画面通常呈现清初所风靡一时的从古风格。康熙青花像自然界里烂漫的山花,自然纯朴,构图空灵,富有活力,形象简练,笔意奔放,妙趣无穷,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芳香。
盘左上书四排三俩组合的两句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是唐诗人贾岛的四言绝句《寻隐者不遇》的前两句。
盘面构图重点在中间山顶部位,上下大部分留白,以渲染出流岚雾霭的艺术意境,制造出天地间那虚无飘渺的感觉。画中山峰横向嵯峨,皴擦勾勒,兼有点垛渲染等手法并用,青花分水明显,浓淡相宜。
山岗中两株老松,苍劲挺拔,高耸入云,虬枝横生,如凤凰引项展翅欲飞。左峰间空白处,似飞瀑倒挂,似白云缭绕。
高山近峦,隐没在一片云海之中,宛若世外仙境,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打下了伏笔。这里正是清高孤傲和安贫乐道的士大夫们最佳的隐居之处。峰回路转,一高士,青衣素袍,佝偻着身体,看似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终于来到了山岗。此时,他早已大汗淋淋,汗流浃背,来访寻傍松结茅的深山隐士。可结果是,“寻隐者不遇”,访者心情低落到极点。在松树下,他遇到一个童子,便向他打听。便有了“松下问童子”这一句的开场。打听什么呢?诗中也没有明说,其实是很清楚的,定是问,隐者去哪了?
那松下童子面朝深山,侧对着高士,正低着头干着活。见来者寻问,他停下手中的活,答:“言师采药去”了。画面上,松下二人已被定格,高士驻足前倾,面向童子说话。童子右手把锄,左手平直指向远方。一问一答,谈论的话题,一定是关于隐者的。勾画虽是寥寥数笔,却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盘虽残,古风在,可珍藏。
新闻推荐
□ 邵全新 程文华晨刊讯 近日,黟县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拒不归还婚约彩礼纠纷。2011年4月,家住宏村镇的胡某经人介绍与叶某相识,按农村习俗举办了婚宴。在订婚时,胡某给女方...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