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黟县新闻 > 正文

徽州传统文化与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

来源:黄山晨刊 2014-01-03 22:24   https://www.yybnet.net/

·朱光明·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指由历史上的徽州人创造出来的以程朱理学为内核、以徽商精神为基础、以文教理性为先导、以创新进取为灵魂的一切器物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徽学是中国三大地域学(徽学、藏学、敦煌学)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内容广博、深邃,是我们最宝贵的地方课程资源财富之一。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作为一名生在徽州农村的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将徽州传统家教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并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来引导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呢?

我在此就徽州传统家教文化与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徽州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农村孩子的朗读习惯

徽州被誉为“东南邹鲁”,自宋以来,崇儒重教,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古代徽州对学校教育的重视自不必赘言,徽州先民对子孙后代的家庭教育方式恰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

古徽州人善于把自己对子孙的教育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朱子治家格言》,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厅堂上的楹联、题额、雕窗的图案也是好教材。甚至那古民居中天井的建筑结构,不就是在告诫生活在家里的孩子,不要成为“井底之蛙”,一辈子蹲在家里“坐井观天”吗?这种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家庭教育方式,显示出徽州先民高超的家庭教育艺术。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宏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让这些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些经典家教文化材料。并在每周一节的读书课上大声朗诵。让他们在读中会领悟出其中的道理的同时,又培养的朗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二、利用深厚的徽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孩子的阅读能力

在黟县,且不说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就连南屏、屏山等地,都潜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家教文化资源。如宏村的“牛形”村庄的设计,典型徽派建筑特点的宅院、祠堂,以及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这些传统家教文化都可以成为供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徽州文化就是一本生活的大书,这些素材离留守儿童的生活很近,有的内容可能有些孩子每天都会见到,因为活动的素材来自身边,这些孩子都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曾尝试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散落在村中的一些故事、传说等,让他们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讲故事、谈见解等活动,他们在积累这些徽州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语文的阅读能力。

去年,我校语文组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文化特点,开发了校本教材《宏村,我的根》,这本书就收集了许多古徽州传统经典文化素材。还有我本人参与供稿的《中国民间故事》(黄山·黟县卷),这些东西因为都来自身边,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都很浓,所以我都把它们作为农村孩子的阅读素材,既可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又可以此达到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徽州楹联文化,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

徽州楹联,是徽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徽州古人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自身生存的历练和感悟。因为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更富有可操作性,是徽州古人为我们教育孩子留下的一笔可以触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展收集楹联,开展背楹联比赛活动,本地徽学专家余治淮先生编注的《徽州楹联、格言精选》就是一本很好的活动读本,可以供学生学习讨论。这些楹联以及楹联背后的故事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楹联中蕴含的修辞、语法及表现手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比如有这样几副对联,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地。”“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这些对联不但给这里的徽派建筑增添了一层内在的质朴、典雅之美,而且还将儒家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中。

总之,徽州传统文化使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更丰富,更精彩。这不仅提高了农村孩子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徽州文化修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徽州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是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我们关注农村孩子,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需要。

新闻推荐

“老婆豆腐”越来越吃香

□ 记者 王玲琳在黟县,腊八豆腐是传统春节里少不了的一种食品。这种原本被当地人称为“老婆豆腐”的圆饼形或方形的豆腐,经过加工晾晒之后变得易于保存和携带。通常,这种豆腐在...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徽州传统文化与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