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益芳 胡法佳
黟县自2008年列入第四批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以来,严格按照农业部、省农委测土配方补贴项目实施意见及实施方案要求,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为主攻方向,以试验示范为抓手,以配方肥推广应用为核心,按照“测、配、产、供、施、”技术路线,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强化组织领导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个需要“政府主导、技术主体、部门配合、农民主动、企业参与”的系统工程。领导重视支持、组织管理严密、职责分工明确、体制机制健全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黟县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农委主任、财政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协调、宣传报道及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等。同时,成立项目实施技术专家组,由有关专业技术专家组成;统筹县农技中心技术力量组成项目实施工作组,明确人员分工、工作任务、职责要求。
黟县位于皖南山区中部,土壤主要分为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和水稻土六类,除水稻土外,其它多为山地土壤类型,呈地带性分布。县土肥部门根据本县土壤分布情况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重点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采集、分析土样品;布置肥效试验、校正对比试验;建立示范片、示范方或示范点;开展宣传培训;研制主要作物专用肥配方;在行政村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示栏;建立乡、村配方肥供肥网点,整建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活动。
强化技术培训
以乡镇农技人员、县土肥技术骨干及乡村科技示范户为重点,与继续教育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生产技术培训相结合。四年来,先后派出技术人员1100人次进村入户培训指导,针对在地作物特点,注重讲解当地土壤地力现状及特点,讲解科学施肥的目标与要求,提高施肥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利用村公示栏、宣传条幅等有效载体和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介,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点、主要成效等。培训形式上做到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注重用事实说话,力求通俗易懂,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施肥与产量、施肥与农产品质量、施肥与环境、施肥与效益等,操作性较强。四年来培训农技人员128人次、技术骨干40人次,培训示范户536人次,农户1.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4万份。
根据项目建设“要服务于粮油高产攻关、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要求,确保培训指导到位、技术应用到位。重点与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实施相结合,抓好试验、示范和培训;重点与观光农业发展相结合,打造核心示范区,建设高产示范区,构建测土配方施肥展示平台。
强化示范推广
示范推广是技术普及的重要手段。通过点上示范,把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展示出来,是引导农户应用配方肥的有效形式。
几年来,在碧阳、宏村等粮油作物重点镇、村,开展示范展示活动,累计建立杂交中稻、油菜作物示范片74个,面积5.4万亩。 2011年,以整建制推进为重点开展示范展示,建立村级示范片22个,核心区面积4000亩。
在整建制推进配方施肥示范村及粮油生产重点村,建立配方施肥信息公示栏33个。以配方肥为基础,结合区域耕地地力特征和作物目标产量,拟定施肥指导方案。核心区施肥建议卡入户率100%。2011年,在碧阳镇及横岗、马道、雉山、龙江、屏山等20个村,整建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7万亩。在全面落实项目任务的同时,在优势产业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区、农业景观园区等设立试验点、建立示范片。几年来,先后在塔川、雉山农业观景区,碧山、丰梧农业产业基地,屏山、横岗等农业开发区组织试验示范,建设核心示范区,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
为确保示范效果,在示范片技术措施上,实行“作物品种、施肥方案、肥料供应、技术指导、病虫防治”五统一;在标牌展示内容上,标明“示范时间、地点、行政与技术负责人,以及示范作物目标产量、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内容。
强化配方肥应用
采用网上公示招标、企业自主投标、集中统一评标的方式,认定海普特化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为黟县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从经营规模、服务能力、企业信誉等综合考察、筛选配方肥供肥商户,同时建立规范化销售网点41个,覆盖50%以上乡镇、村。
根据土壤测试、田间试验结果,经技术专家组反复研讨及多年效验修正,制定水稻、油菜、茶叶、桑树专用肥料配方个1个,50%行政村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示栏,配方肥供肥网点乡、村覆盖率达40%以上。近年来,累计应用配方肥12000多吨,施用面积42.9万亩。其中 2011年度应用配方肥3000吨,面积10万亩。
通过加强培训、完善制度、健全规程、强化监督等措施,突出抓好配方肥质量控制。县农业部门重点在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样品检测的正确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入库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严把配方肥质量关。
实现节本增效
2008-2011年全县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60万亩,完成推广面积100%。肥料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节本增收5940.54万元,亩均增收37.12元。技术覆盖全县8个乡镇66个行政村,涉及农户2.4万户,涵盖水稻、油菜、茶叶、桑树等大宗作物及其它粮食、经济作物。根据水稻、油菜“3414”田间肥效实验、对比校正实验、农户调查和化验结果,初步建立了基于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基础上的施肥指标体系。
促进了增产增收。据统计,项目实施四年来,各农作物总增产达3.04万吨,亩均增产19公斤。其中水稻增 28公斤/亩,油菜增 16.3公斤/亩,茶叶增3.3公斤/亩,桑叶增41公斤/亩。平均肥料利用率比传统施肥提高3.1个百分点,减少不合理肥料投入总计640吨。宏村镇龙江村李信华,2009年15亩水稻全部按县土肥站的建议施肥,平均亩产达583公斤,比对比田块增产78公斤,增长15.4%,而化肥用量比传统施肥少了0.2公斤/亩,亩增收180多元。魏建才是碧阳镇五里村的桃果生产大户,有桃树10多亩。该户种植的品种较多,生育期各异,但施肥却基本雷同,不仅产量低,劣果率也较高,效益较差。2011年,他在土肥技术人员指导下,调整了施用肥料的品种、时间和用量,当年产量和优果率分别比上年提高了8%和13%,亩增收640多元。
增强了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主要实践者和应用者,只有他们的思想认识真正到位了、科学意识切实增强了,不科学的施肥习惯才能自觉地改变。四年来,通过组织试验示范,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引导农民;通过培训指导,用简单明了的道理启发农民,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不合理施肥习惯逐步转变。目前,“针对作物购肥、依照配方用肥、区分情况施肥”已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新的施肥习惯。
搭建了土肥基础信息平台。地力建设、肥料结构调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的正确决策与实施,主要取决于对区域耕地质量、生产能力及相关参数等信息的充分把握。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在收集有关图件、资料基础上,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的技术优势,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地力评价,初步形成了技术报告、工作报告及地方地力等级图等评价成果,构建了土肥工作基础信息平台,为提高土肥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了土肥领域大协作。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几年来,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强了与相关教学、科研、产销等部门的合作及省市县跨区域技术、信息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项目实施促进了县域技术力量的有效整合,培养、锻炼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县土肥队伍持续稳定、发展、壮大,技术指导和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土肥化验室的更新改造和先进检测仪器的添置,使得测试条件大改善,测试能力、工作效率和分析水平进一步提高。
追求者的脚步不会停止。县农委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建立健全多方合作共赢的有效机制,推进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到田,强化配方肥的质量与价格监管,完善配方肥供肥网络,逐步建立技物统一、充满活力的推广服务新体系;同时,结合农户施肥实践,从中把握规律,进一步提升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参与度,使项目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农委土肥站赵建勋站长(中)深入黟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考察指导。
县农技人员到田间查看配方肥应用效果
新闻推荐
5月25日,黟县农商银行团总支开展了主题为“激情工作 快乐生活”的青年员工座谈会,三十余名青年员工参加座谈,大家还一起宣读了《黟县农商银行员工励志铭》。 周道飞 刘蕾丹 摄...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