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黟县新闻 > 正文

【徽林漫步】姚鼐与《万松桥记》

来源:黄山日报 2012-03-30 15:23   https://www.yybnet.net/

□ 黟县 吴卫华

去南屏,人们选择的时间多在黄金旅游周时。这时的南屏景致颇具特色,五月正值油菜丰收之际,西武盆地里最显眼的当属万松林,远远望去,一大片金黄的油菜地,中间那突兀的绿色葱茏,不用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要问南屏,当地人肯定会指引你,那里就是万松林,前面就是万松桥。

如果是十月来南屏,稻谷收割过后,你会发现,那一簇连成一堆的青绿色,在它的前面有那么一座古桥。青石板的石桥,潺潺的流水,伴着秋风吹拂着岸边的垂柳,武陵溪水悠悠淌过平静的土地,水上不时有一只只悠闲自在的鸭子游过,你会觉得这里的色彩绝对地饱含沧桑。历史好像在这里划过一道弧线,那座石碑不偏不倚地就立在桥头。

这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横跨在武陵溪上,桥上有石栏、石柱,桥间中孔上方嵌有“万松桥”三个大字,规格方正。取名“万松桥”,是靠近万松亭的缘故。万松桥,如此颇具规模的徽州本色的桥梁,怎么不会有人来赞颂呢?

当然,我们的眼光会关注桥头的这块碑文。随意地读来,我未曾注意什么,立足之后发现,这座碑如果刻制时注意了行文的方式,那么就会更加古朴。这或许是今天的修葺者,忘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字的记载方式是无法改变的,文化的氛围往往影响着传承。

如果大师看到如此,也会微微摇头,然后才会颔首离去。《万松桥记》是清朝桐城派大师姚鼐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六月所作,时至今日有200多年的历史了。黟县的文化在当时看来,当然远远不如桐城派如日中天,不过黟县有幸,遇到了这位大师晚年时来到了黟县,留下了《西园记》与《万松桥记》,存留在《惜抱轩全集》。

文中所记的是表现当年南屏深受水灾的情形,“徽州蛟水发,叶村之南山崩塌,坏田庐,毁桥岸”的情景。南屏当地的商贾集中出资,倾力建造了这座石桥,意图锁住“蛟水”,以保证农田不受水淹,横跨武水上的木桥不再被大水冲垮。河道冲刷,淤泥囤积两岸,这里也就成为南屏的水口,树木葱茏,那些百年的樟树、枫树就是见证,这里成了进出南屏的必经之路。

西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翻过西武岭就是祁门的柏溪。在这里,曾国藩率清军与太平军激战,进进出出,当地的庙宇、村舍等等常被烧毁。南屏不例外,这武陵溪就成为守卫南屏的最好屏障,它就类似护城河。

姚鼐曾经两次来到黟县,一次是青年时代送恩师刘大魁赴任黟县教谕,一次是40多年后,花甲之年,他应弟子叶有和盛邀,到南屏访友讲学。光绪五十三年夏,他在歙县紫阳书院讲学授业,来南屏时目睹洪水泛滥,山崩田塌,当时南屏村口万松亭前的木桥“为大水决去”,叶氏弟兄“以为忧,出财修之”。嘉庆七年九月桥建成,长十二丈,广一丈六尺,颇具规模,今日看来,也是壮观的石桥。 

姚鼐素知古黟民风纯朴,村民多义,其恩师刘大魁先生曾多次谈到“古黟之民莫不好义”,如今见门生兄弟此善举,非常感动,欣然提笔,为桥作记。只是可惜当年的石碑不见,这是旅游开发修葺石桥,再立的碑。

不知怎的,为什么没有按照原来的模式去刻碑,难道是因为要迎合现代游客的阅读要求?文化的传承是有规则的!

新闻推荐

高清电子触摸屏亮相黟县图书馆

黟县图书馆阅览2台42英寸电子触摸屏报刊阅读系统日前正式面向读者开放。读者只需通过触摸,就能浏览最新的报纸和期刊,同时还可以在触摸屏上,对报刊页面随意移动、缩小、放大、翻页。 ...

黟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五里桃花灿若锦2012-04-03 15:22
评论:(【徽林漫步】姚鼐与《万松桥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