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戴耕玖
一
耳边,汪伦送行的踏歌犹在回响;风中,万家酒店的酒香还在飘荡,但他已乘上一叶轻舟,溯青弋江而上,来到朝廷才设置一年多的太平县(752年置)。七年前,他就听说唐明皇因为黄帝在这座山中炼丹,便敕改这座“黟山”为“黄山”了。在十里桃花的万家酒店中,他听说黄山离此地已经不远,且有舟筏车马,于是,他惜别了汪伦的热情、万家的美酒,毅然决然地踏上桃花潭畔南行的轻舟。这一年是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
虽然,那位唐明皇听信谗言,将他赐金放还,但他们对道教的兴趣,对寻仙的热情却是一致的。在太平县边的陵阳山上,他在暮色中看见梦中的神山。他顿时就感受到了那位让他既念又怨的李隆基的英明———这山的确是“云凝碧汉,气冠群山,神仙止焉”。于是,他趁着酒兴写下了他看见黄山的第一首诗《登天柱石望黄山》:
黄山过石柱,巘堮上攒丛。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
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朗咏紫霞篇,请开蕊珠宫。
初次见面,又似曾相识,远处的黄山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仙境。
二
也许是要高力士捧靴,杨国舅研墨的高傲脾气,也许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旷世才气,他虽未建寸土之功,立三尺之业,但却已名满天下,真正达到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境界。他来黄山的消息,在太平县不胫而走。
夫子峰麓碧山村的大学士胡晖向李白发出邀请。是文人间的惺惺相惜,更是他碧山村的优越地理环境。碧山,田不多而肥沃,山不高而林密,溪不宽而流长。宣州至新安的驿道穿村而过。小驿站前的花岗岩拴马桩已被无数缰绳磨蹭得玉一样光润。驿道前行不远,就是黄山盘云岭。上岭往东上箬岭下许村可达歙州府歙县;往西可望黄山诸峰,有小道直达白鹅峰。那里居住着胡晖往来酬唱的好友温伯雪。
果然,翻过跑马岭,走过绿柳桥,李白来到胡晖家中。洗尘的酒宴上,李白敷衍着胡晖的热情、温处士的清雅。他的目光随着院中一对白羽红喙,气宇轩昂的白鹇游移。胡晖心照不宣:“此鸟耿介,尤难畜之”。顿时,李白的诗兴激荡,援笔三叫,文不加点:
解予双白璧,易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雪,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这笔触,与其说是写白鹇,不如说是李白在抒发那份高傲耿介、清高洒脱的共鸣。面对碧山的青山绿水,面对耸立的夫子峰,他萌发了长久栖居之意: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处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三
盘云岭上,诗人李白与处士温伯雪坐谈良久。温伯雪详尽地介绍了黄山。李白梦中的神山更加博大精深,神奇莫测。他激情迸发,挥毫写下《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巘彩虹。
在岭上,年已五十有四的李白选择了较平缓的环山线路,经谭家桥过乌泥岭翻汤岭往西北去;而独善好静的温伯雪则往白鹅峰故居静心修道。
别过温处士,那双让高力士羞愤的双脚踏上黄山南面的汤岭古道。古道中段,有一巨石,南高北低,犹如船状。石上藤萝如帐,龙须草软,人斜倚其上,正好面对十余丈高,岩面陡立,凹凸有致,形如琴面的瀑布;瀑流丝丝缕缕,缠绵不绝,若丝若弦;山风徐徐,瀑流轻扬,山峡中回荡起曼妙的音乐。
有人说,庐山的瀑布是李白倾倒的酒杯;这话不假,黄山汤岭古道上的巨石在他的酒香中,至今醉倒路旁。不过,李白没醉。他为瀑布题名为“鸣弦泉”后,还不忘再题写一个“洗杯泉”之名。
随后,他翻过汤岭,过太平西乡,前往黟县。
新闻推荐
□储正茂/摄每年三月底,正是桃花争相开放的季节。黟县五里桃花远近闻名,现在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徜徉在桃花园中流连忘返。...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