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山 今日歙县 今日休宁 今日黟县 今日祁门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今日歙县 > 正文

不想当过客惟愿做归人 乡村振兴驻村手记

来源:黄山日报 2022-02-16 06:43   https://www.yybnet.net/

□金璐

2021年上半年的某一天,当得知自己即将要作为第八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成为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的消息,心里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自己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往从没生活工作过的农村,作为“村官”,是否存在“本领恐慌”?能否“不辱使命”,顺利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兴奋的是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何其有幸有生之年,也能去尝试挂职锻炼这种“新鲜事物”。战战兢兢却又跃跃欲试,怀揣着这样的心理,就这样踏上我三年驻村的人生旅途。

小马过河

我并非出生、生长在农村,读书工作更是不在,未到村前,有很多朋友同事得知此事关心我,告诉我这个丝毫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愣头青”,农村工作的复杂艰辛与“农村生活法则”。转眼半年已过,我想一切就像是“小马过河,深浅不知”。既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捉摸不透”,但现实也并非一帆风顺。

驻村伊始,我和我的工作队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村况,采取“电动车+11路公交车”的混合交通,两周走遍全村,日均步数破万,棠樾村10.1平方公里上,处处布满了我们的脚印,火辣辣的太阳晒得直接怀疑人生,对于爱出汗的我,汗水流进眼睛更是疼得睁不开眼,好在一段时间的相处,总算刷了个“脸熟”,牌坊群停车场的保安大叔记住了我的车牌,手一挥便同意我自由进出了;村“两委”也习惯村里来了一位年轻的“新书记”,在工作中持续交流,工作外相互学习,生活中也是无话不说;走在四千多人口的大村中,处处有了熟悉的笑脸、亲切的问候,更欣慰的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村民们记住了我的姓名,一句小小的“金队长”,却能给我大大的感动和无限的动力。

当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很让我头疼的时候。比如语言,歙县的方言各具特色,“西乡”方言常常让我摸不着头脑,特别是村里老一辈人不会说普通话,交流起来十分困难。自此我与村“两委”提出要求,统一用方言训练我,让我尽快融入,半年过去了,大部分的方言基本能够听懂,方言再也不是一只“拦路虎”了。

机遇与挑战并存

棠樾村是“忠孝节义”传统优秀文化积淀传承之地,是老百姓代代口中相传“唐模棠樾,饿死情愿”的向往之地,是乾隆笔下“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中国传统村落、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文明村镇,各种荣誉更是比比皆然。从2013年首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2021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到党政主要领导的联系点,棠樾,就像是一个自带“光环”的幸运儿,备受青睐,而我恰巧是歙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如今又是歙县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可谓“从哪来回哪去”,与棠樾的不解情缘早在2013年便已种下。

我时常反问自己,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说实话对于我来说,在这样的一个先天条件优、后天基础好的村挂职锻炼,倍感荣幸之余着实压力不小。对于村、对于我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也曾因为村内的项目谋划东奔西走、产业发展苦思冥想、解决难题绞尽脑汁,也曾因为要准备汇报材料、工作总结、调研报告、扶贫档案工作到深更半夜。有感动的瞬间、难忘的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太杂、亟待着手的事情太多,夜深人静时也会焦虑得彻夜难眠,但我想明白一件事,这一切既是组织的信任、自己的抉择,那便化压力为动力,化思考为行动,奋斗三载,无悔青春!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对于我们驻村干部来说,脚踏泥泞,回望行路感受很深,奔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一路风景一路尘、一程收获一程情”。脚上粘的泥土多了,离群众的心也就更近了;心中的感触深了,收获也就更多了,还记得……

我们在三伏天里开展“三资”摸底,用脚步丈量着土地,奔走在村里的各个角落;伫立在绵长幽深的古巷尽头,见证着岁月在这里留下斑驳的痕迹;穿行于阡陌纵横的田野之间,感受着劳动之美、分享着丰收之乐。

我们挨家挨户走访排查,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群众拉家常,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群众生活,把困难群众记心上,为他们出点子、想办法,用真心换真情。

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熟悉村情、了解民意、记录民生的同时,博文所见,与日俱增,逐渐化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尴尬。

我们重阳敬老,情暖金秋;传递爱心,冬日送暖,一声声感谢情意浓浓,我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与人民的鱼水深情,诠释着棠樾村千百年来“忠孝”文化传承的真谛。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转眼半年已过,在这里我们参与了“两委”换届,“走街串巷”,干群关系更加融洽;见证了昔日坑坑洼洼、破损不堪的羊肠小道“改头换面”变成如今的致富之路;看到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额头的汗水、身上的尘泥;感受着村里的老人领取到高龄补贴,困难群众收到企业的“爱心”,菜农果农一筐筐蔬果被抬上农产品助销的汽车,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而如今,棠樾村农产品加工厂即将落成,闲置土地复垦利用项目也在有序推进……这一年,我们的脸晒得更黑,穿着更加土气,但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接了地气,足了底气,也增了入乡随俗。这一年,村里有变化、村民有希望、人人有收获。这一年,驻村工作的每一次“行动”,总能让群众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带给他们一次次满满的幸福。

回想刚开始的担忧与紧张,心中想必早已有了答案。我们肩负着使命回望来时之路,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忘初心;我们承载着希望踏上未来之路,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乡村振兴。只有心中有为民服务的信仰,坚如磐石,我们的脚步才能越走越稳,带领农民致富的康庄大道才会越走越宽。而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三年我“不愿做过客,惟愿做归人”,能够在农村心无杂念地工作生活,与朴实无华的农民融洽相处,携手一程,让我的内心感受到不一样的平静,带着情感干工作,真正做到身入心入,我想定会不虚此行吧?

新闻推荐

嬉鱼灯闹元宵

②①③图①:2月13日晚,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嬉鱼灯”热闹上演,在欢乐的气氛中迎接元宵佳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徽州民...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烟村渡里春光好2022-02-15 06:14
猜你喜欢:
评论:(不想当过客惟愿做归人 乡村振兴驻村手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