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山 今日歙县 今日休宁 今日黟县 今日祁门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今日歙县 > 正文

临黄宾虹先生“北流山围八景图卷”: 与一代宗师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来源:玉林日报 2021-09-15 06:34   https://www.yybnet.net/

泷中夔 (张向明 临)黄宾虹题诗:幽响激铿锵,风回溪语长;湍流入平野,罗穀织文章。冯 振题诗:两山蓄水水下舂,水声淙淙如撞钟;鲤鱼若跳三百尺,虽未有神亦化龙。张向明:山围周边之山脉实乃大容山的余脉,其山川景色颇为雄奇秀丽,泷中夔即为其中之景点。黄宾虹先生在此帧画中题诗为:“幽响激铿锵,风回溪语长;湍流入平野,罗穀织文章。”画中,一条溪流从村庄间流过,凉风沿着溪峡吹拂,山川与村庄的静谧,给人一种山静日长的感觉。中国山水画艺术,一般来说有两种作用,一是制造出虚幻的美丽世界,来满足在现实世界中忙碌而苦作的人们的幸福欲望;一种是召唤现实中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以悠远的历史观方式来诠释人类生存的根基。此幅作品所诠释的,正是后者,通过村庄与山川树木的静景,描绘出存在于天地间的人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其绘画技巧上的铺水法与点蚤法,则使画面产生出一种与一般山水画不同的高古气息。对于此图,冯振先生也有题诗:“两山蓄水水下舂,水声淙淙如撞钟;鲤鱼若跳三百尺,虽未有神亦化龙。”通过地方学者的描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寻画作的景色与内涵。

磐石山 (张向明 临)黄宾虹题诗:老去将军树,婆娑荫子孙;根蟠千仞石,云散便当门。冯 振题诗:一峰独秀碧无俦,中有千岩万壑幽;尚有人家水西住,浅霞斜日下羊牛。张向明:黄宾虹先生在山围八景图卷的第八帧有记:“振心先生家北流之磐石山。”可知磐石山乃冯振先生老家沙梨园之依傍也。从画中观其景色,山中与山脚有房舍俨然,还有栏杆数围,一条石级之路沿缓坡直通屋前,而屋舍的空旷之地连接着一条进山的傍溪山路,葱茏的磐石山后则有奇秀之远山相围相拥。宋代诗人唐庚曾有诗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人处静山之中,可以体会到那山间太古之气息。黄宾虹先生是一个极纯粹的中国笔墨画家,对于中国画描绘时间甚或人生的永恒感问题是体会极深的。故其此画在布局上以古意出之,在山石草木的描绘上,以铺水之法表现山体的温润与委婉;又在铺水之上,以枯笔焦墨,斟酌篆隶之法,写意画山体树木灌丛。故此画于温婉中透出一种粗莽迷蒙、别具一格的气势和高格。此画上的题诗是:“老去将军树,婆娑荫子孙;根蟠千仞石,云散便当门。”而冯振先生题此画诗为:“一峰独秀碧无俦,中有千岩万壑幽;尚有人家水西住,浅霞斜日下羊牛。”

飞瀑泉 (张向明 临)黄宾虹题诗:众壑水争喧,分流绕果园;林阴云蓦起,深处一寻源。冯 振题诗:乱山深处一溪来,倒泻明珠万万堆;不必夜窗风雨至,墙东隐隐有轻雷。张向明:关于此幅画面构图,黄宾虹先生在其题画诗中已有记述:“众壑水争喧,分流绕果园;林阴云蓦起,深处一寻源。”左边大山之间,房舍、树木高耸,一条从山顶跌宕而下的飞瀑布局在画面左侧,而右侧是以枯笔皴擦的缓坡与湖水相接。山脚下则是成排蜿蜒的树木灌丛。此画虽有飞瀑之响,但描绘的仍是一个寂静的山间景点。画家打造的仍是自己心目中的远离尘嚣的山居之地。北宋画家郭熙说:山水有可行可望,又有可居可游。可行可望,是人处客观而欣赏山水,可居可游则是人处其中而融入了山水的境地间。黄宾虹先生此画的含意,应是以可居可游为其心目中的画面而进行了写实性创造。先生老家在安徽歙县,其地也属南方景色,时年已七十岁高龄的画家也许在作画时勾起了对家乡的怀想。冯振先生对此画的题诗为:“乱山深处一溪来,倒泻明珠万万堆;不必夜窗风雨至,墙东隐隐有轻雷。”读此诗更可识画面之形象也。

沙梨园 (张向明 临)黄宾虹题诗:荔叶幂溪阴,蕉花夹径深;亭林经冻雨,凉意逗衣襟。冯 振题诗:此是吾家数亩园,沙梨已老久无存;年来手种新桃李,绕屋扶疏子渐繁。张向明:冯振先生家族在山围算是大族,而沙梨园正是冯振先生冯姓族系中一枝的称谓。故冯振先生题此画的诗是:“此是吾家数亩园,沙梨已老久无存;年来手种新桃李,绕屋扶疏子渐繁。”沙梨园之景在黄宾虹先生眼中,也是美不胜收,他在此画上题诗是:“荔叶幂溪阴,蕉花夹径深;亭林经冻雨,凉意逗衣襟。”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已是共识。成功的画家,无不是知识层面较高的文人雅士之流;而作为文人雅士,是要有修行与修为的。画者,文之极也。不读书就没有文,也很难提画的境界。中国画有文野之分,也最忌甜俗,而去俗无他法,唯有多读书。而黄宾虹正是非常重视读书的书画家,其对书法与绘画所提出的理论,至今仍是书画界的理论高峰。此帧沙梨园的画作,即是黄宾虹诗、书、画、印都结合得非常好的作品。

山围村 (张向明 临)黄宾虹题诗:斗绝石成寨,周遭山若环;灵源知不远,好作武陵看。冯 振题诗:万绿千苍拥一村,山环水绕绝尘喧;桃源本是人间世,难得高人对榻论。张向明:此幅作品所画之山围村,应包括了磐石山、泷中夔、沙梨园等景点,故其山体笼罩较广,房子画得方正宽大,一条黄土大道从画的中部穿过,沿着山脊蜿蜒伸入群山之中,水面空间以及天空等均有悠远之意。远处,巍峨的大容山脉蜿蜒相围;近处,磐石山等数峰高耸,山脚下的村庄不远,一只渡船静泊湖岸边;湖外,是多彩而喧嚣的世界。山围八景的图画中,只有此幅图画的水面画了一只小船,它不是隐士垂钓用的小渔船,它是一只渡船。我在深读这幅图画后,慢慢地感悟到了画家的深意。这只泊岸的渡船,不但是点景之须,更是构成了一种内外联系的无尽张力,象征着山围与外界联系的枢纽作用。山围村,它不是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它是和外界有着紧密联系的人才输送之地。天长日久,小船渡出去或渡进来的,不知有多少国内外的学者、军人、骚客文人、商贾僧道、贩夫走卒……而黄宾虹先生于冥冥中也许会觉得,像山围这样人才辈出的小山村,是不会沉没于历史长河之中的。我们再来看看画作上的题诗:“斗绝石成寨,周遭山若环;灵源知不远,好作武陵看。”诗中“好作武陵看”一句,正是黄宾虹先生对画面所赋予的遐想。武陵,地处洞庭湖的西部,是历代王朝开发西南的门户,景色秀丽,又是江南闻名的“鱼米之乡”,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上溯黔东,下达苏皖的运输通道。山围的环境,很像武陵的景色,从这里的水路下去,或可通到武陵;从武陵下去,就是苏皖了;而皖地,正是黄宾虹先生的家乡啊。这一帧画,就寄托了黄宾虹先生的精神期盼。冯振先生的题诗为:“万绿千苍拥一村,山环水绕绝尘喧;桃源本是人间世,难得高人对榻论。”山围村虽然有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般的气氛与美景,但还是飘散着人间烟火的现实世界,在这样的美景中,如果能有高深学问的人来相互论谈,那该是多美好的享受啊。

金水桥 (张向明 临)黄宾虹题诗:丹岭俯青畴,村烟远树浮;飞桥明灭里,数点指闲鸥。冯 振题诗:峭壁崭岩一逻西,短桥流水是前溪;小年住此曾经岁,密竹长林百鸟啼。张向明:此帧画作层次分明而清晰,宽阔的水面隐在画外,近水中,一条小桥东南向连通着缓坡和田野。河的两岸高低错落着南国的各种树木,长着树木灌丛的缓坡田野间,散落着朴素的瓦房民居。缓坡田野后,是姿态优美、青翠如玉般的岩溶状貌的远近山峰,鸥鸟在静谧的水面或田野间时不时地掠过。这简直就是可归隐逸寻仙之人修行炼丹的绝妙之地。黄宾虹先生对此画的题诗:“丹岭俯青畴,村烟远树浮;飞桥明灭里,数点指闲鸥。”历来的绘画大师,都是描摹自然的高手,黄宾虹先生也不例外,他面对充满诗意的江南山水,努力以笔墨创造出自然的精神与气韵,营造出一种笔墨的氛围。欣赏黄宾虹先生的画,要注意他的笔与墨,其画线是中锋用笔,有如高山坠石,无一笔轻浮,涩中有流畅,圆润中见方峻,其用墨也是变化万端。用他的话说,就是笔有力而后有墨,墨方生动。冯振先生对此画的题诗是:“峭壁崭岩一逻西,短桥流水是前溪;小年住此曾经岁,密竹长林百鸟啼。”虽然在这仙境般的地方住过不少时间,但涌动在年轻学子心中炽热的报国情怀犹如密竹长林中的百鸟之鸣,欲更热烈地腾起在深远无尽的天空中。

山围岭口 (张向明 临)黄宾虹题诗:涧路错坡陀,山家掩薜萝;支筇最高望,峰缺豁晴波。冯 振题诗:万山丛里小平原,山上遥看远近村;试认吾家在何许,荔枝一树正当门。张向明:顾名思义,此画画的是山村的外境,一条黄土大道由西向东直达山口,再转接村道,而村道一边依傍秀丽的磐石山,一边有村庄错落相连,而高树之扶疏,灌丛之茂盛,再有坡坨下波光潋滟的湖水,湖水之外是淡黛的远山。南方山居的夏日美景,是一个旅者之向往,亦是隐者之心灵境界。中国画涵容着的也许是世界东方艺术浩渺的根基,其中神与气之说,是可意而不可言的。画家状物写景,要有诗意情怀融入其间,而诗情画意之盎然,正是画作可登大雅之堂的艺术趣尚。黄宾虹此帧画作,用笔状物的空灵与雅致,正是诗画合铸的好作品。此画上的题诗是:“涧路错坡陀,山家掩薜萝;支筇最高望,峰缺豁晴波。”而冯振先生题此画诗为:“万山丛里小平原,山上遥看远近村;试认吾家在何许,荔枝一树正当门。”

磐石云 (张向明 临)黄宾虹题诗:南归盘石云,峋复出山去;花江桃李春,共盼霑时雨。冯 振题诗:先生万里肯光临,村酒商量且再斟;明日更同江海去,闲云出处本无心。张向明:此帧画,只有题诗与小记,没有标景点名。曾在覃富鑫先生文集中见其言及此幅画作时作《磐石桃李》之名,见其没标出处,故捨之。磐石云的名字,是我加的。从画面中,右边高耸着的,就是磐石山,远看犹如碧秀的绚丽浮云。远处,是远山和高旷的天空,山的峡谷间有弥漫的云岚。依着山脚湖泊和小溪流的,是转入山村和群山的道路,路旁有供旅人与山民歇脚和购物的小店铺。远游的旅人学子,从远方归来,转过这个美丽的山口就可回到静谧的山村家中;同样,从这个山口出去,也就连通外面广阔的世界。画上的题诗:“南归盘石云,峋复出山去;花江桃李春,共盼霑时雨。”此诗吾意译为:我和先生你,从北向南回到了你美丽的家乡,犹如天上游云一样的飞回,我和你啊,都是游云一样的命运。我们待在这里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之后,也还要像浮云一样的从这里飘出去,再回我们工作的地方去。我们在干事业的年岁,犹如春天江边盛开的桃李,都希望有适时的雨露来滋润。冯振先生为此画的题诗:“先生万里肯光临,村酒商量且再斟;明日更同江海去,闲云出处本无心。”此帧画作的题诗后还附有后记,“振心先生家北流磐石山,乙亥秋旋匆匆返锡山,学子之有待裁成者甚众。因写山围村中小景拈句并搏笑正。”从后记中可知,黄宾虹先生自山围归无锡国专,学生中有不少希望看到先生南游的画作,故才有了这山围八景的题诗之作。作品完成后,黄宾虹先生应是把它留在了广西,此后的故事,即有待衮衮诸公日后之完善了。

编者按:在中国当代美术界有“北齐南黄”之说,“北齐”指的是闻名遐迩的一代大师齐白石,“南黄”指的就是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

黄宾虹两次畅游北流,并乘兴创作了数幅以北流美景为题材的画作。这些画作,不仅艺术地记录和描绘了北流的自然美景,同时承载着与北流人的深厚情谊,弥足珍贵。特别是1935年夏季,黄宾虹应北流籍学者冯振、陈一百等之邀,到冯振老家山围畅叙,由此创作出诗文互答与绘画写生结合的“山围八景图卷”,艺术价值独特。正如北流籍画家张向明所说,“北流和山围的山水景点,因为黄宾虹先生的画作,得以广泛传播,而北流和山围乃至广西的文化沉淀,因为有了黄宾虹先生的光临和描绘,也显得更加的厚重和辉煌”。近来,张向明悉心赏析并敬临这些画作,以特殊的形式,表达对黄宾虹先生的仰慕、崇敬之情。现将这一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刊载,供读者品鉴。

新闻推荐

王茂荫手书两通诠解

□陈平民晚清名臣王茂荫一生往来信札很多,可惜传世甚少,历经曾经的“文化大革命”,存世更是寥寥,十不剩一。笔者研究...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潭渡村的徽风气韵2021-09-15 04:39
气功健身精神爽2021-09-14 05:00
猜你喜欢:
幸运的邂逅2021-09-08 10:05
新兴夜市打卡地标2021-09-13 04:50
评论:(临黄宾虹先生“北流山围八景图卷”: 与一代宗师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