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面禁止打火堆、烧秸秆,白天、晚上都不能烧……”当前正值油菜收割季,在歙县杞梓里镇苏村村的一处连片油菜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收割、脱粒、归仓,一捆捆绑扎好的油菜秸秆堆放在一旁,处处是丰收景象。而随着油菜收割,各式“方言土话”版的秸秆“禁烧词”也响彻在田间地头。
据介绍,歙县以“天空不见烟雾,田间不见黑斑”为目标,在落实禁烧三级巡查全覆盖的同时,强化收储体系建设、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努力变“禁烧+处罚”为“利用+效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全镇以村为单位划分成16个片区,组建了50余支秸秆禁烧巡查队,不仅仅有进村入组、到户见人,全方位、高密度、高强度的宣传,还形成了‘边界明确、责任到人、上下互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布控体系。”据杞梓里镇副镇长谢光明介绍,杞梓里镇党政领导靠前指挥,采取定专人、定职责、定区域、定岗位、定时间、定要求措施,开展常态化秸秆禁烧巡查,流动宣传车开进田间地头,高音喇叭循环播放秸秆禁烧法规,实现三级巡查全覆盖。
在堵住禁烧源头的同时,杞梓里镇强化收储体系建设,在全镇范围内增设70多个临时收储点,构建秸秆集中收、储、运体系,大幅提升秸秆收集率。
堵不如疏,综合利用是关键。杞梓里镇积极通过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为秸秆寻找“出路”。在位于杞梓里镇唐里村的皖南花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里,运送秸秆前来售卖的队伍已经排起了长龙;合作社里收购来的秸秆堆积如山,有的已被打捆堆放;新近购置的新型铡草机正高速运转,对油菜秸秆进行切片粉碎处理。“政府给的收购价是一百斤20块钱,我拉来的油菜秸秆有1000多斤,能卖200多块钱,这可是额外增加的收入。”正在排队等候的磻溪村村民方辉明给笔者算起了收入账。
“现在我们猪场用的都是真空发酵床,相比其他的垫料,秸秆更环保也更便宜,基本上每个猪棚成本能下降10%左右。”据皖南花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汪绍彬介绍,合作社每天可收购油菜秸秆一万多公斤。而作为发酵床垫料的油菜秸秆通过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能快速转化为生物有机肥,成功打通了秸秆综合利用从田头到车间的“最初一公里”瓶颈。
·郑建峰·
新闻推荐
□合肥王光汉1983年夏,上海辞书出版社决定付印《常用典故词典》,责任编辑陈杰先生要我请个名家为书写序。开始我不愿意,说自...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