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山 今日歙县 今日休宁 今日黟县 今日祁门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今日歙县 > 正文

这辈子,只为做好一支笔 徽派走出合肥,寻访“非遗”传承人江澄洁

来源:新安晚报 2019-12-23 10:50   https://www.yybnet.net/

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制笔匠人的巧思之下,用不同种类的材料和不同的工艺技法做出的笔,推动形成了中国精妙无比的书画艺术。近日,徽派首次走出合肥,来到美丽的古城六安,寻访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品斋”毛笔的代表性传承人江澄洁。她用40多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整理、恢复并保存“一品斋”毛笔的制笔工艺。与笔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江澄洁说,人生的酸甜苦辣、百感交集都浓缩在这小小的一支毛笔上。

学制笔弄得满手是伤

1978年,26岁的江澄洁进入六安一品斋笔厂。这个曾经梦想着成为教师或者律师的姑娘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和毛笔结下长久的缘分。“当时厂里共有24位老师傅,他们看到我时集体乐了,说一般都是十几岁的年轻孩子学制笔,你这个岁数太大了。”虽然起步比较晚,江澄洁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说,既然难,那就先从最容易的开始学好了。“我学了刻字,还被厂里专门派去歙县学做装毛笔的笔盒,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琢磨起技术。”

要想做好一支毛笔,绝非简单的事。“‘一品斋’的制笔工序一共有72道,从选毫、压毫、圆笔、择笔到梳毛、赶修、配锋、捏头、上胶,都是需要匠人之心的一步步打磨。”江澄洁说,老师傅们所做的确实是“良心活”,一支笔融入了制笔匠人的血和汗。“就拿水盆梳毛这一道工序来说吧,用牛肋骨做成的梳子,梳齿又细又尖,很容易把手扎破,而且要想把毛梳顺梳平,起码需要半个月时间。你看,我手上好多口子,都是伤。有时候没注意,一梳子下去一手血,水盆都染红了。”因为手艺精湛,江澄洁很快就从学徒中脱颖而出。业务能力强,又有较好文化素养的她,被提拔为业务科长,之后又被任命为经营销售副厂长。

好几年没有看过春晚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品斋”笔厂由盛入衰直至倒闭,很多老师傅不得不另谋出路,江澄洁也不例外,在合肥寻到一份不错工作,但她的心始终惦念着那支笔。“从学徒到副厂长,笔厂的每一块砖瓦都有我的血和汗,我舍不得。”2002年,江澄洁毅然辞去合肥的工作,拿出手中的全部积蓄,力图恢复“一品斋”毛笔制作的全套工艺和380多个毛笔品种。

“72道制笔工序我虽然都熟悉,但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江澄洁说,光选料这一项就有很多讲究。“狼毫优先选择的是黄鼠狼的尾巴部位,而且是掐头去尾的中间一段;羊毫必须是山羊毛,绵羊毛就不行。而且所有的毛都是靠人工一根一根地拔,很费事。一品斋的笔是枣核造型的,一点都不能偷工减料。”江澄洁说,好在当年厂里的老同事们都很愿意帮忙,这给了她莫大的信心。“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可以将‘一品斋’的制笔工艺、流程等信息详细地整理和记录下来,留下文字资料。”

制笔工艺完全是手工操作,没有五到十年的学徒功夫是出不来的。而且,要以一己之力重现“一品斋”的辉煌,并传承好这项古老工艺实属不易。在江澄洁看来,这其中的苦和累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我这几年都没看过春晚。大年三十晚上7点45吃过晚饭,就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早上,因为实在太累太困了。”前些年,江澄洁不小心跌断了腿,很多人都劝她歇一歇,不要再这么拼命了。但今年68岁的江澄洁说,自己不服老。“我不相信年龄大了就做不好这件事,我会继续坚持下去。”

与毛笔是“君子之交”

直到现在,江澄洁都保留着一个习惯,每做好一种笔,就从里面挑选出一支她觉得最舒服的,小心包好放在自己的衣柜下。“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觉得毛笔就是君子,我在房间里看着这些就觉得喜欢。”江澄洁说,只有用心制好每一支毛笔,自己才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君子之交,交的是心,所以一定要用心。”

如果要问江澄洁选择这一行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她可以用一个“乐”字总结。“我平时也喜欢写写画画,以山水、花鸟为主。纯属个人爱好,也是跟自己制的笔做交流,所以画成啥样我都觉得高兴。”

江澄洁说,当别人跟她反馈笔做得好时,她会开心不已。“我们制笔的人,就是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服务的。我做的笔都是靠口碑相传来卖,人家直接找上门来。”

怕这项手艺无人传承

截至目前,江澄洁至已成功恢复了“一品斋”中的鸡、狼、兔、兼,马尾毛、水貂毛、牛耳毛等220余种笔,尺寸从140厘米大笔至0.6厘米蝇头小楷笔不等。而江澄洁说,自己最着急的,还是怕工艺失传。

“制笔首先要熟悉工具,其次要掌握技术,我经常跟年轻人说,我们做的不是产品而是作品。我交代他们,做笔头,最后给修笔师傅扎进笔杆的时候,要像炸豆腐一样,一下就进去,这样的笔才能过关。”别看江澄洁是个慈祥的老太太,做起笔来一丝不苟,对待学制笔技术的徒弟们更是要求严苛,不允许一丝一毫的差错。“‘皋城一品斋’是我注册的商标,更是我们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金字招牌,我不能把它拆了。”

江澄洁说,她曾经收过好几个徒弟,免费教学,但是因为吃不了苦,所以都没能坚持下来。“年轻人比较浮躁,你看梳毛,很容易扎着手,而且一梳就是半个月,这一行没耐心是做不下来的。”看来,要想传承好这门技艺,不仅要有着对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还得有高度的专注力和勤奋吃苦的钻研精神。江澄洁说,她现在最迫切的就是希望有人能把笔做起来。“想学的话,随时可以过来,我都愿意教,就是怕没有人接手。”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李燕然/文薛重廉/图

新闻推荐

安徽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健:梦圆“绿色制造” 演绎“金色红利”

安徽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鸟瞰长钢厂区一角■记者吴黎明通讯员姜学保韩远细致专注交流安徽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这辈子,只为做好一支笔 徽派走出合肥,寻访“非遗”传承人江澄洁)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