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关要求,2020年1月1日起,歙县新安江干流及练江、昌源河、街源河、布射河水域实行全年禁捕,相关流域渔船、渔具将被清收、拆解。对此,黄山市很多人士建议,适当保留渔船、渔具,以传承新安江渔文化,留住渔家撒网捕鱼的地方风情图。
有关规定:歙县新安江流域将禁捕
从古至今,歙县新安江两岸的百姓有打鱼的劳作传统,捕鱼劳作是新安江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歙县深渡绵潭是千年古村,相传从北宋起该村村民以打渔为生,形成了九姓捕鱼的民风民俗,“看不够的绵潭戏,打不完的绵潭鱼”的民谣也流传至今……
12月21日,歙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歙县新安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已被国家和省里列入禁捕范围,按省里要求,歙县在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该保护区渔民退捕工作,收回捕捞权、收缴所有渔船和渔具并进行拆解、销毁。2020年1月1日起,新安江歙县段干流及练江、昌源河、街源河、布射河水域设为禁渔区,全年禁捕。其他水域实行禁渔期(每年3月1日-6月30日)制度。
歙县新安江渔民中,2018年度经检验合格的渔船有1247艘,2014年至2017年渔业捕捞许可期限在有效期内的渔船共317艘。目前,歙县已上岸待处置的木制渔船有161艘,其他各类材质船有1341艘,下一步将对“三无”船再次清收。
据介绍,实施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旨在给予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切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和修复新安江水域生态环境。
坊间声音:建议留住新安江渔文化
新安江传统捕鱼作业养活了一代代沿江百姓,也形成了新安江渔文化,在徽州山水的辉映下,舟船破浪、渔网翻飞、鸬鹚欢腾、鱼儿跳跃的美景,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江岸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到来,新安江上轻舟撒网、渔舟唱晚等美景,也成了展现黄山市山水人文生态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歙县旅游部门和当地乡镇、企业等举办的新安江撒网捕鱼作业表演活动,以歙县深渡绵潭的“捕鱼祭”“九姓捕鱼”而衍生的捕鱼表演,成为新安江山水画廊渔文化的核心内容,“新安渔风千古情”实景演出更是受到各方喜爱、成了“网红”。
徽学专家方利山教授认为,新安江文化与徽州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割舍,全年禁渔是为了自然生态保护,但这些捕鱼船只和渔具等如果都拆解销毁也很可惜,会让新安江渔文化走向消亡。
有黄山市政协委员建议,把这些木船、渔网以及渔家生活实物等作为新安江渔文化实物保存,结合新安江深渡码头的山水环境,建一个“渔家博物馆”,建成后打造为新安江旅游文化的亮点。可以继续开展旅游类的捕鱼表演活动,让新安江传统捕鱼形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实景保留,让游客和黄山人今后仍然能看到大江奔流舟鱼欢的景观。通过这种新安江捕鱼文化的传承,也可以让一部分渔家人有个去处,比如当导游、解说员、服务员和保洁工等。
部门说法:力争保留部分捕鱼船只
歙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清收的1000多条渔船已集中封存,对很多人希望保留渔船、传承好新安江渔文化的建议,歙县政府及农业农村局已进行关注,将向省有关部门反映这一实际情况,力争保留一部分原样完好、品相较好的渔船,用于新安江渔文化展示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所需。
全年禁捕和涉旅捕鱼表演有一定区别,该县将和省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支持新安江捕鱼表演的渔文化保留传承下去,如划定区域表演捕鱼、表演后对鱼放生等,让渔文化继续在新安江旅游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以前捕鱼过多致新安江鱼类资源不断减少,歙县已连续14年开展新安江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今后会继续放流鱼苗。歙县农业农村局表示,以后会对禁捕流域的水生态、渔业资源保护情况进行监测、普查、评估,到必要时,经上级同意,可以组织实施捕捞,以维持水生资源生态平衡。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吴永泉
新闻推荐
说起草莓、南瓜,相信大家都很熟知,但通过航天工程育种长出的草莓和南瓜,您品尝过吗?眼下,继今年8月黄山市自主种植管理的...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