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祁俊李晓洁
78年前,在皖南事变的血雨腥风里,歙县上丰乡岩源村诞生了皖南事变后在皖南成立的第一支游击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也让革命的火种得以燎原、正义的力量得以壮大。
如今,在这片被革命先辈鲜血染红的崇山峻岭中,老区人民以红色精神为动力,正进行着一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突围战”。
初秋,顶着秋老虎的威力,本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组走进歙县上丰乡岩源村。岩源村位于歙县北乡,与黄山区、绩溪、旌德三地交界,由8个地处深山的自然村合并而成,村民以茶叶、林业及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全村1346人中有中共党员11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208人,是省级贫困村。
近两年来,革命老区岩源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积极抢抓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深度挖掘历史遗存,不断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岩源革命历史陈列馆、兰荫滩练兵场、五里源古道等,全面整理、搜集革命文物和档案资料,并对革命历史进行再研究、再挖掘、再梳理,精心布置展览内容,将皖南事变后革命星火在这里重新燎原、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的历史一一展现在眼前。革命先辈们在这里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当地群众支持掩护游击队留下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岩源的红色旅游增添了无穷魅力。今年1月开馆以来,岩源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村已接待各类旅游者近2万人。
在岩源红色旅游游客服务中心,贫困户郑桂仙在乡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担负起服务中心的餐饮接待工作。随着村里红色旅游的兴起,她的收入有了稳定增长,一家人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有了大家的帮扶,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信心也越来越足了!”郑桂仙高兴地说。
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近两年,村两委还紧密结合实际,以“支部+合作社”为引领,积极推进产业脱贫工程,鼓励农民实施低产茶园改造,目前已发展有机茶园600多亩,今年鲜叶最高收购价达每公斤200多元,并对贫困户实行加价10%收购政策。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与此同时,村里还积极打造“双千基地”(千亩油茶基地和千亩香榧基地)。目前千亩香榧长势良好,千亩油茶已经挂果,贫困户已开始从中受益。村里还在结合贫困户实情及发展意愿的前提下,为71户贫困户共申报了三批到户产业项目,共计获得补助资金60850元。如今高山蔬菜、土猪养殖等特色种植养殖业正在蓬勃兴起,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几年来,在市、县各级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岩源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先辈的革命精神为动力,苦干、实干,新进展、新变化一个接着一个。村村通公路修建了错车道,大力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办学和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地处深山的村民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了,生活环境更整洁干净了,孩子们读书和村民的就医有了保障……从老、少、边、穷小山村到美丽乡村,奔流不息的丰溪记录着这个革命老区的变迁。
“岩源虽然偏僻,但现在交通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红色旅游带动了关联产业发展,也为村里百姓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利益。”村党总支书记项宏良满怀信心地说,目前村里正在加紧建设,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内容,以让游客在更加丰富的旅游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知红色情怀。同时,村民们也将继承发扬革命老区不畏艰难的红色精神,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新突围仗。
新闻推荐
帮忙赶驴被踢身亡 驴主人喊“冤”称早就给钱让其就医 法院:可适当减责,但仍需担责八成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张剑/文周继龙/图)安徽一男子帮他人赶毛驴,不料途中被驴踢了。事发几小时后,男子腹部疼痛难忍前往...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