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山 今日歙县 今日休宁 今日黟县 今日祁门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今日歙县 > 正文

山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弯有多长,梯田就有多长。在大山深处的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连绵起伏的高山梯田,被誉为“安徽最大的梯田群”,见证着当地群众治山治水的壮举 镌

来源:安徽日报 2019-05-08 07:54   https://www.yybnet.net/

云雾中的蜈蚣岭梯田。

当年修建梯田的劳动场景。

2012年,蜈蚣岭梯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报记者采访当年的蜈蚣岭村妇女突击队队长方冬玉。

当地村民在釆摘白茶。

“街口到街源,只见荒山不见田”。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坐落在街源山区高山上,“松脂点灯,辣椒当盐”,一度是当地村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蜈蚣岭人持续14年治山治水,硬是靠一副铁肩膀、一双铁手掌,向荒山要茶,向秃岭要粮,在陡峭的山坡上辟出天梯般的千亩梯田。2012年,这层层叠叠的梯田,作为安徽近现代重要代表性建筑之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荒山秃岭写传奇

——十多年自力更生、治山治水,“铁手掌”垒起高山梯田

“山路十八弯,一弯接一弯。”4月29日,记者驱车翻过华东地区曾经海拔最高的长陔岭盘山公路,拐进一个畚箕状的山坳,七拐八绕十多分钟后,前方豁然开朗:连绵的群山仿佛一把偌大的折扇徐徐拉开,那漫山垂落的层层梯田,俨然天际飘落的五线谱,顺山势灵动起伏,星星点点的村落散布其间,一幅立体的扇面画浑然天成。

往上行,山更陡,连绵起伏的梯田也更为壮观。站在半山腰的观景台上,对面的梯田山套山、坡连坡,一层层垒石而上,一行行绕山蜿蜒,梯田间茶树行行,苍绿可人。几名自驾游的外地游客惊诧于眼前这一动人魂魄的壮观景象,不停地摁下相机的快门。

“这片梯田有500多亩,是皖南山区独一无二的成片高山梯田。”同行的乡干部介绍,蜈蚣岭素有“三座大岭五面坡,山高土薄石头多”之说,这里是三岭五坡中最大的荒山坡。1968年起,蜈蚣岭人历时5年,用工10万个,开山炸石、掘土填地,用4万多立方米的花岗岩,一块一块垒砌成从山脚盘旋到山顶的层层梯田。

一路上边看边行,坐落在近山之顶的蜈蚣岭村到了。在村中央一幢有些年份的土坯房里,86岁老人方摇林与记者聊起往事,清瘦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激动的神情。

从1959年到1985年,方摇林先后担任大队长和大队书记,亲历了当年治山治水的峥嵘岁月:蜈蚣岭大队有10个生产队,近2000人散居在山上,人均不到半亩耕地,而且地不成片、茶不成园,大多是粮茶间种的“火子地”,通常是“一年有点收,二年顺水流,三年露石头”。即便是大熟的丰年,也只能收获半年的口粮,茶叶收入占60%。

“从山下往上看,是一片玉米田;从山上往下看,是一片新茶园。”1956年开始,与蜈蚣岭一山之隔的六联大队,发动群众修梯田、兴水利,把荒坡地建成了“土不下坡、水不下坞”的梯田,通过茶粮间种,日子越过越宽裕,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学大寨典型。

六联大队的变迁,让蜈蚣岭人坐不住了。1968年8月,方摇林与大队书记方佛仙从大寨参观学习回来后,连续召开了四次千人以上的动员大会,广泛发动群众,统一了“自力更生、大干一场”的认识。随后,大队组织了干部、老农和土技术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对全大队的山山水水进行了3次调查摸底,决定组织治山治水专业队,分三大片进行改造。

蜈蚣岭人的治山治水一直延续到1982年前后。14年间,当地群众投工100多万个,修梯田、建电站,挖凿土石40多万立方米,在荒山秃岭上砌起了1200多亩梯田。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蜈蚣岭大队粮食总产17.32万担,比1968年增长46倍,茶叶总产和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

千亩梯田茶飘香

——几代人接续奋斗、以茶兴农,“火子地”建成有机茶园

4月30日,雨后的蜈蚣岭云雾缭绕,茶园飘香。一大早,村民方冬玉穿着雨衣、挎着茶篓,在梯田中赶采最后一拨春茶。

今年64岁的方冬玉个子娇小,很难想象她就是当年村里的妇女突击队队长。方冬玉一边双手灵巧地采着茶,一边顺着记者的话头讲起当年的情景:“刚开始修梯田时,大队安排男的上山开石头修梯田,女的干地里的农活。1970年,村里9名年轻女社员自发成立妇女突击队,当时我16岁,担任副队长,19岁那年突击队发展到16人,我开始当队长。”

“印象最深的是修建‘上坦岭’梯田。在工程最忙的时候,我们突击队员自带干粮上工地,白天干完,晚上挂着汽油灯接着干,每天劳动十五六个小时。”方冬玉说,妇女突击队与男社员一样,打炮眼、抬石头、砌梯田样样都干,一个月基本上要磨破一双布鞋。经过3年的艰苦奋战,300多亩的“火子地”,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海绵地”。

方冬玉等村民当年参与修建的高山梯田,让村里的茶园面积扩大了一倍,如今全村茶叶收入超过500万元,成为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年来,蜈蚣岭利用村里的18株野生白茶母树,反复试种培育良种,通过建苗圃、改茶园,成立白茶专业合作社,白茶面积发展到500多亩。“白茶价格是绿茶的好多倍,即便是我们这里的绿茶,在整个街源山区也是卖得最贵的。”方冬玉说,今年的春茶收入已有1.6万元,其中白茶占四分之一。

沿着梯田茶园间的石板路拾阶而上,薄薄的晨霭弥漫在远山近岭间。风起雾散,连绵的梯田犹如写在峰峦上的诗行,心中不由地升腾起一股对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敬仰。

“群众的智慧确实了不得。在修梯田时,有人发明了‘绿盖头’,就是把山顶的树木留住保持水土。有人建议砌好石磅后,中间先填混合在一起的小石子和泥土,上面再铺上纯泥土,这样既可防止雨季石磅膨胀溃塌,又可在旱季隔热保湿。”村里的长者介绍说,这里的梯田依山之脉络、循水之纹理,单条最长有900多米,石磅最高的达7米,每层梯田间不仅有台阶相通,隔几层就建有一个可容纳十多个人的“石洞”,既可存放采摘的茶叶,防止日晒变质,又让群众劳动时有避雨、热饭的地方。

特殊的年代自然烙有特殊的印痕。1974年10月9日,人民日报在三版刊发了《“愚公岭”——记安徽省歙县璜田公社蜈蚣岭大队五年巨变》的长篇报道,蜈蚣岭一夜成名。然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即便在那特殊的年代,蜈蚣岭人也以山里人特有的质朴,相对理性地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坚持生态治理和工程治理“两条腿”走路,因地制宜发展“高山林、中山茶、低山粮”。

乡村振兴谱新篇

——“新愚公”不等不靠、开山修路,“三跑岭”变身美丽乡村

漫步蜈蚣岭村记者发现,那些从当年走过来的健在老人大多身体硬朗、步态从容,脸上虽然有着饱经风霜的皱纹,但眼神里却有一种绵延细长的平淡清辉,如经历无数磨难浸染而成的醇厚绵香,给人坚韧而坦荡的力量。

这种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蜈蚣岭的后来人。

伫立村头,无人机传来的航拍图像上,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犹如一条翻腾的长练,飞舞在重重叠叠的梯田之中。村党总支书记方锦才说,蜈蚣岭山险坡陡,群众生产生活物资全靠肩挑背驮,修建通村公路一直是全村人的渴望。然而,交通部门实地勘察后认为这里的地势条件不宜修建公路。

2007年,蜈蚣岭村党员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自力更生修建通村公路。说干就干,村里盘活集体资产筹集了36万元,不到一个月,村民捐款达10余万元,开山炸石的声音再次回荡在寂静的山谷中。

“在许多农村,打石放炮砌石磅,全是石匠师傅才会干的技术活,可我们这里修梯田、修水利那阵子,通过师傅带徒弟,男女老少全学会了。现在村里60岁以上的人,几乎没有不会干石匠活的。”方锦才说,在村中老人的带动下,全村人不等不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推迟行程或提前返程,参加施工劳动。方锦才跟记者说起一件事:2010年1月,蜈蚣岭通村公路正式通车。修路时,村民垫资30多万元,直到2013年才付清,但6年来没有一位村民向村里讨过账。

土墙黛瓦、水口大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高山梯田、盘山公路,见证着奋斗的足迹。41年过去了,蜈蚣岭从一个土跑、水跑、石头跑的“三跑岭”,变成了青山环抱、茶香四溢的美丽乡村,被评为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

“村里修建的高山梯田,在生态平衡、水土保持、防洪抗旱、防止地质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资源。”方锦才说,蜈蚣岭被列为黄山市百佳摄影点,特别是通村公路开通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摄影采风、休闲体验。村里成立了游客接待中心,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达3万多人。

目前,村里正主动与黄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对接,争取引资引智,打造乡村民宿、励志教育、户外休闲和农事体验等旅游业态,搭建集旅游接待推广、乡村文化建设、农副产品销售、旅游市场管理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夜宿村里的游客接待中心,山村的夜晚分外宁静,任由思想的碎片跳跃。台灯下,翻看着采访本,梳理着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心由境生。恍惚间,本子上的一行行文字变幻成一层层气势磅礴的高山梯田,总让人魂牵梦萦。

·记者手记·

奋斗精神永不过时

从1968年起,蜈蚣岭人穷则思变、奋发图强,14年治山治水,41年接续奋斗,在荒山秃岭上建成了安徽最大的梯田群,在穷乡僻壤中建成了生态秀美、产业绿美、生活和美的幸福家园。

蜈蚣岭梯田作为特殊岁月的产物,固然烙有时代印痕,但当地群众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切身经历,证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不管自然条件多么不利,生存环境多么恶劣,只要胸怀建设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生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然而,奋斗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奋斗精神永不过时。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奋斗精神,树立奋斗志向、提升奋斗本领、保持奋斗姿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

新闻推荐

谈古论今看北村祭社

北村风光□方静早年拜访程光宪老人,得知北村民间有四十岁祭社之俗。而真正第一次接触,则是十多年前跟着洪长利先生...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乡土风情迎客来2019-05-03 05:48
评论:(山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弯有多长,梯田就有多长。在大山深处的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连绵起伏的高山梯田,被誉为“安徽最大的梯田群”,见证着当地群众治山治水的壮举 镌)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