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政策解读不仅更好地服务公众,也是机关文风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近年来,黄山市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用“白话文”对“红头文件”进行话语转换,让“高冷”的政策“接地气”,受到群众的好评。
设立“政策超市” 推动政策落地
前不久,黄山圣天地颐养公馆项目通过“政策超市”了解到养老机构相关扶持政策,及时向黄山市民政局申请运营补助,获得了补助资金19.91万元。该项目负责人陶黎春说:“‘政策超市’是我们企业了解和掌握国家政策的‘活字典’,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政府关于发展养老服务的政策。”
让群众了解政策是政策落地的前提。为提高政策知晓率,打通政策与民情链接的“最后一公里”,黄山市政府把政务公开作为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项具体举措,对省直有关部门、市委市政府及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出台的惠民惠企政策进行了全面汇总梳理,于去年1月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设立了“政策超市”,打造政策查询、政策解析、流程指导、业务咨询等一体化服务平台,群众可通过关键词、实施日期、服务对象、服务部门进行精准检索,便捷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政策内容。
黄山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负责人吴振介绍,“政策超市”目前梳理上线了30个部门257项优惠政策、390条具体条款,并以表格形式将政策实施日期、优惠内容、服务对象、支持方式、服务部门、联系方式等进行公开发布,还绘制了需要申报、审核的各项政策条款的流程图,让群众和企业一目了然,有效解决群众和企业不知晓最新政策、不熟悉办事流程、不知如何享受政策红利等问题。截至目前,“政策超市”点击量高达11万余次,共受理电话咨询1350余次,办理在线留言450余次。
解读“红头文件” 互动答疑释惑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人说市里建了‘政策超市’,上网后看到了政府针对退役士兵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黄山某部队退伍的一位吴姓士官说,当时拨打了“政策超市”的电话咨询台,询问了优惠政策的办事流程和条件,让自己享受到了自主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
在日常生活中,“红头文件”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通过权威且通俗易懂的解读来减少“信息差”。黄山市高度重视政策解读工作,将政策解读工作落实到办文办会中,落实解读主体责任,建立“四同步”工作机制,做到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材料同步起草、同步上会、同步审签、同步公开,确保了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组建了一支懂政策、会解读的专业化政策解读员队伍,结合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角度、多侧面解读政策文件,通过撰写解读评论文章、政策问答、媒体专访等多种形式,并以数字化、图表图解等方式呈现,把政策文件与群众利益的关系讲明白,确保群众看得懂、信得过、用得上。仅去年,黄山市发布各类政策解读稿2万余件。
政策解读不仅服务了公众,也促进了机关文风转变。黄山市财政局办公室负责人陈东风说,担任解读员对自己本身也是一次学习提升、政策培训的过程。他认为,政策解读只有多接地气、多说大白话,少绕弯子、少说套话,才能让文件精神准确无误地从桌面纸上落到田间地头,落到百姓心中。
田间地头宣讲 探索“网格服务”
在一次面对面政务公开宣传活动中,歙县金川村老人吕龙木得知办理残疾证,可以根据残疾级别,国家发放残疾补助的政策,当场咨询了办理流程,及时办了残疾证,现在每季度可领取残疾人生活补助210元和残疾人护理补贴180元。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服务在满意中收获,是政务公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对于政务公开的知晓度和满意度是衡量这些工作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针对山区群众办事不便、基层老年群体不会上网等问题,黄山市结合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方式,建立基层政务公开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政府从“要我公开”向“我要公开”转变,从“标准规范”向“精准服务”提升,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工程等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政策,组织区县、乡镇干部进村入户,运用客观数据、生动实例等,向基层群众进行形象化宣传解读,让群众“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通过“服务示范”回应群众需求。
黄山市结合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对接”一体化政务服务。目前,该市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要求,将政务服务从“办事窗口”向“掌中大厅”延伸,编制发布事项78000多件,让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省里推出“皖事通”政务服务客户端后,黄山市先后上线公积金、社保医保、智慧公交、公共支付、医疗挂号、旅游景点、宾馆客栈等数十项群众和游客高频刚需查询服务事项,让“政务服务”随身携带、随时使用。
新闻推荐
童祖鸣/摄□黎小强前不久,“2019·中国石潭油菜花节”暨摄影大赛在歙县霞坑镇石潭村拉开帷幕。启动仪式上,草龙狮...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