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首届校园小记者节 本刊首次“帮帮忙”活动 本刊记者采写红色故事□ 记者 汪悦 李晓洁 整理
一直以来,本刊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办刊宗旨,特别重视活动的策划,以活动促报道,以报道推活动,以持续扩大媒体影响力。以下仅是一小部分活动剪影,却彰显了本刊活力。
2005.9,为中心城区出租车司机免费体检。2005年9月9日至10日,本刊联合屯溪区交通局运管所、屯溪区昱东街道办事处、延安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中心城区所有出租车司机免费体检。延安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为每位司机建立健康档案,长期免费提供健康咨询。体检首日迎来60余位出租车司机,这也是本刊自创刊以来首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的大型公益活动。
2008.12,记者“沉下去”进社区。2008年12月2日,本刊举办“记者进社区”活动,历时1个半月。每周一至周五下午3点,本刊记者陆续走进中心城区上新新村等16个小区,摆放咨询台、设立说事点,零距离倾听读者心声,分享快乐,分担烦忧,并向居民赠阅报纸。走进社区第一天,本刊记者就接到很多居民投诉、咨询,让记者深感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才能充分了解群众需求,获得新鲜、真实的新闻素材。
2011.11,本刊首届校园小记者节。2011年11月5日,梅亿“成长2011”黄山晨刊首届校园小记者节在屯溪世纪广场成功举办。三区四县17所校园小记者站近400名小记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庆第12个记者节,也度过黄山市校园小记者的第一个“记者节”。当天,2010-2011学年度50名校园优秀小记者领到“优秀小记者”证书。
2014.3,晨刊帮帮忙开展首次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纪念本刊创刊10周年开篇之作,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本刊组织成立《黄山日报·黄山晨刊》志愿者服务队,立志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服务。服务队成员主要由本刊采编人员组成,诚心实意履行“倾听者、记录者、服务者”职责。面对面倾听王村镇横关中心学校师生反映的问题;为该校20名贫困孩子送去爱心企业捐赠的书包、文具和体育用品;记者为孩子讲授写作知识,讲述雷锋的故事及如何践行雷锋精神……3月5日上午,《黄山日报·黄山晨刊》志愿者服务队走进歙县横关学校,与师生们度过一段愉快时光。
2014.4,“黄山人在他乡”系列采访。2014年4月,“黄山人在他乡”系列报道是本刊创刊10周年10项子活动之一。第一季,记者走访苏州、昆山、上海、温州(乐清)和杭州5个城市,行程数千公里,采访对象的家乡涵盖黄山市三区四县,涉及建筑、家具、工程、制造、广告、传媒、餐饮、茶叶、旅游、贸易等十几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和打工群体。2015年1月,第二季启动,记者陆续走访温州、温岭、杭州、湖州、上海、芜湖和合肥7座城市。“黄山人在他乡”旨在讲好黄山和黄山人的故事,关注黄山人在他乡的生存状态,在异地他乡展示黄山人的精神,架起黄山游子和家乡的连心桥,服务黄山游子回乡创业、投资、置业。
2014.12,本刊创刊十周年读者节。2004年12月28日,黄山报业史上第一份都市类报纸——《黄山日报·黄山晨刊》走进黄山千家万户。10年来,本刊记者用笔和镜头忠实记录黄山经济社会发展和变化。2014年12月27日上午,“绿地杯”本刊创刊十周年读者节举办,由座谈会、摄影展和文艺演出三部分组成,本刊热心读者代表、优秀通讯员代表及爱心企业代表、感动人物代表、“黄山人在他乡”代表相聚一堂。座谈会与会者的肺腑之言、摄影展上的足迹见证、文艺演出的精彩纷呈,让每位参与嘉宾感受到本刊的艰辛、执着和力量,本刊记者也收获一份在路上的精彩、幸福和快乐。
2016.9,月潭水库工程采访策划。月潭水库是几代休宁人乃至黄山人的梦想,也是黄山市、休宁县“十三五”期间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民生工程。从1959年开始,经过无数水利人努力,月潭水库终于揭开面纱。月潭水库工程地处新安江主源率水河中上游,作为国务院第43次会议确定纳入“十三五”规划的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一座以城市防洪为主,结合城镇供水、生态基流调节、农业灌溉补水和发电等综合开发利用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建成后,可使屯溪主城区防洪能力由25年一遇提高到50至100年一遇。2016年上半年,记者走访月潭水库周边,探访库区及村民相关移民安置情况,了解月潭水库建设进展。
2017.7,探寻徽州古街系列采访。古街是徽州商人创业成长的历史见证,是徽州古村镇发展变化的文脉肌理,是徽州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黄山市及老徽州的绩溪、婺源,大小古街不下百条,反映出徽州历史变迁,讲述着徽州商人贾而好儒的精神,彰显着徽州人文历史和徽风徽韵,成为徽州文化重要展示平台。一条徽州老街就是一座徽商博物馆、徽文化展示馆,其古商铺、古码头、古建筑、老字号、古亭、古桥等都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存,徽州老街也因此成了黄山市有别于其它地方的文化符号。随着近年来城镇化步伐加快,目前一些远离市区的徽州老街虽风貌犹存,但由于日渐破败、宜居性差等因素,造成大量住户流失,多数老街仅限于保护为主,沦为被边缘化的单一居住功能聚落,昔日繁华风光不再。2017年7月,本刊启动探寻徽州古街系列采访,通过媒体人的文化自觉,采访、收集、记录、整理老街历史文化故事,摸清老街保护与发展现状,建立老街数字化数据库,为黄山市老街保护利用提供第一手材料。
2017.11,启动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系列采访。“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近年来,黄山市立足生态和物产资源优势,按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要求,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茶叶、竹木业、蚕桑、果蔬、中药材和养殖业等产业基地建设,构筑具有黄山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目前,黄山市共有省级以上特色专业示范村5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个。记者通过走访黄山市一村一品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村,了解“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助力“一村一品”更好发展。
2018,启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黄山系列采访。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如何践行?脚下是滚烫的徽州热土,红色故事灿若星辰,拥有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景区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12个、市级42个、区县级50多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领域,在古道、古街、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名人故居、博物馆、烈士墓等背后隐藏着十分丰富的红色元素。为讲好徽州红色故事,黄山日报社党委高度重视,记者奔赴全市各地,克服交通不便、山高路远、天气恶劣等不利条件,翻山越岭,钻林海,走古道,探寻红色故事真谛,至今发稿100余篇。
新闻推荐
12月17日、12月20日,歙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群分别走访驻歙省人大代表卢贵和汪育红。歙研/摄...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