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本报刊发“济南文史专家详解梯云溪‘前世今生’,芙蓉街无水暗渠应为梯云溪西支遗址”的内容后,引起了众多文史爱好者的关注。梯云溪西支形成于何年?何人主持开凿?开凿缘由又是什么?23日,记者再次采访了对芙蓉街历史文化及名泉水道有着深入研究的济南文史专家侯林、侯环。
初心:让赶考学子喝上泉水
侯林、侯环介绍,据济南地方史志和有关记载,梯云溪西支开凿于清乾隆57年,距今220余年,主持此项事务的是时任山东布政使的江兰。而江兰的美好初心,是让来到省城赶考的学子都能喝上甘甜的泉水。
江兰,字芳国,号畹香,安徽歙县人,乾隆贡生。其官至兵部侍郎。著有《游笈集》七卷。江兰与山东与济南可谓渊源深厚,他于乾隆55年10月、57年3月、57年11月、58年10月四任山东布政使,于乾隆56年11月、57年11月两次由布政使护理山东巡抚。
关于开凿的原委,江兰在其《藩署新濬凤翥池记》一文中这样说:“壬子秋,余襄试事,凿池龙门内,导珍珠、芙蓉二泉注之,颜以华笔,俾多士饮之而甘,以章五色之华。”
壬子,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这一年,身为山东布政使的江兰协助山东乡试监临官、山东巡抚觉罗吉庆主持乡试事务。乡试时值秋初,而济南天气往往依然炎热,学子天天蜷缩在狭小的考棚之内(考试分三场,每场三天),那滋味真不好受。这时,或许是江兰突发奇想:如果能让艰辛备尝的考生(当然还有考官们)都能喝上甘甜的泉水,该是多么美好。于是,在他的主持下,人们在贡院龙门内开凿一池,引来珍珠、芙蓉二泉之水。所谓引芙蓉泉者,即引梯云溪之水也。而为了不忘凿池之初衷,江兰特意将此池命名为华笔池,寓意学子们饮此甘甜泉水,定能大展文笔才华。
凿凤翥池,留人文胜地
那么,此水又是如何到了布政使司的呢?
侯林、侯环说,还是在这篇《藩署新濬凤翥池记》中,江兰写道:藩署(即布政使司,今省政府大院)“公廨二门内,有石一品,翼然而立,以凤翥名,殆有取于诗所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之意也。”而就在此后不久,江兰又“引(华笔池)水至凤翥石畔,潴为方池,池依于石,即以石名名之”。
凤翥石,原为元代济南名士张养浩云庄别墅中的天下奇品,其形状奇特,翼然而立,如凤飞舞,得名。江兰又在石畔再次凿池,名为凤翥池,引来华笔池泉水注之,于是又将梯云溪之水展引至此。
这一延展意义深远,凤翥石为济南文化瑰宝,如此一来,使得泉池与奇石相映生辉,进一步彰显与光大了济南文化,并为藩署留下一方人文胜地。
如今,凤翥池尚完好无缺,胜水期潺潺流泻,清澈见底,华笔池则因在附近建宿舍楼,于1992年被覆于水泥路下。
凿放生池,作功德事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江兰曾在云南、河南、山东为官,宦迹所在,必凿放生池以兴善事。据与江兰同在山东为官(时任山东学政)的翁方纲《雪泉功德水记》所记,江兰在凿凤翥池以通梯云水后,又于藩署西北,捐廉俸购买大明湖堤数十亩,凿放生池,引署内华笔、凤翥二池之水,注入池内。想不到在凿池时,竟有六个泉眼泓然涌出,于是泉池一体,遂命名为雪泉。江兰又经考证,知此处为宋代齐州太守曾巩所筑名士轩之故址,于是又建讲堂数楹于池畔,使此处成为济南的人文胜地。
由梯云溪而华笔池而凤翥池而出布政司署最后入大明湖,江兰所开凿之泉池水道,正与道光《济南府志》中所载王镇所发现之梯云溪西支相合,由此可见,江兰正是梯云溪西支的造就者。自江兰乾隆57年凿开梯云溪西支,至道光16年济南知府王镇条挖地沟始发现梯云溪西支,前后不过40余年。而在世人眼中,梯云溪西支已不知所踪,令人不胜白云苍狗之慨,由此,亦可见史志记载之重要。
侯林、侯环表示,对泉水之都济南而言,无泉水不成故事,无风雅不成文章。梯云溪西支之开凿,无疑是在济南这块风雅的沃土之上,由风雅之士所作的风雅之事,可谓“炳耀后世”。(记者钱欢青)
新闻推荐
·歙县城关小学小记者站曹灿·“嘴上两对须,鳞片真美丽,江河是乐园,无腿行千里。”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对了,她就是...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