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歙县新闻 > 正文

踏上新征程书写新时代——第十九个记者节记者感言

来源:黄山晨刊 2018-11-08 07:54   https://www.yybnet.net/

采撷泥土的芬香

□ 肖 平(黄山日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进入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用笔如实记录时政事件、人文新闻,肩上也有着更多的道义担当!走出“会议式”采访,突破“五公里”访区;丢弃通稿,离开工作台,走出编辑部。伙计们,让我们继续迈开腿,大步走,带着呕吐袋,向边远、崎岖山区进发!攀山入寨,脚触泥土,深植远乡,采撷芬香。去探寻高山人家的美丽梦想,去挖掘峻岭深处的非凡壮举,去记录边远山村的质朴愿景,呼唤全社会对他们的深情目光!

钟 伟: 用文字传递真善美

作为一名记者,我是快乐的。我喜欢在字里行间寻找自己;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我喜欢在阳光下,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

总是起早贪黑,总是永不停歇。除了跑新闻,还是跑新闻,简单而忙碌,以至于对父母、对妻女的陪伴都有所缺失。即便如此,我仍然喜爱这份职业。

记得刚学新闻的时候,我的新闻启蒙老师就告诉我:“新闻是个苦差事,你要做好思想准备。”是的,从业十年来,我深深感受到新闻工作者的不易,但扪心自问,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如果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仍然愿意做一名记者。我希望自己能记录下身边的点点滴滴,记录下世间的沧桑变化,传递生活中那些真善美。

程向阳: 心中充满的是感谢

我要感谢晨刊这个集体。14年来,每一次外出采访,都给予我无穷的前进力量,让我在新闻的道路上满怀信心。

我要感谢晨刊“帮帮忙”志愿服务队。你伴随着晨刊一路走来,扶贫支教,爱涌黄山。还有广艺琴行的杨志军,博森家具的李红,大鹏装饰的叶物嵩、半亩田果业的叶雪江等等众多爱心人士,是他们慷慨付出,让“圆梦大学、扶贫助学、扶贫助农、街头环卫、拍摄全家福”等活动弥漫着爱心的芳香。

我要感谢晨刊的每一位热心读者。是你们的坚守、支持和鼓励,成为我们前行的明灯。是你们的不离不弃,温暖了我们传媒人的心灵,让我们懂得了坚守的价值。

樊成柱: 每一天都有新收获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对记者这一职业的认识,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记者,尤其是一名摄影记者,你必须永远都在路上,苦乐共尝、艰辛与喜悦同在,每一天都有新收获。”

大都认为,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应该是最幸福的事情。为此我感到十分幸运,当我转业成为一名记者的时候,就对新闻工作充满了激情,每次出门采访总是兴奋不已,背个几十斤重的摄影包穿梭于城市乡村,辛苦却很快乐。

在新媒介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要努力适应新的需要,成为一名熟练的行家里手。此外,我计划拍一些值得思考的专题照片,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摄影之路,让自己不存遗憾。

吴玉莲: 敬畏记者这个职业

一个赶稿的深夜,孩子已经熟睡,家里只有敲键盘的声音……又是一年记者节,做记者的第5个年头,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深夜时光。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当记者的初心,就是要为群众发声,这5年来,写了无数的稿件,有皆大欢喜的,有不欢而散的,还有不少被毙掉的稿件,但是我心依旧。

近几年来,网络媒体挤身传播,尤其是微信迅速发展。但我们凭借纸媒固有的优势,迅速将一些热点新闻事件深度剖析,做全、做深、做透。我想这个世界上,读者最终需要的还是优秀的内容。鉴于此,我告诫自己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静下心来,沉淀一些岁月带不走的文字。

高 莺: 明天一定会更好

今年的记者节前夕,和晨刊的同事们一起去了歙县的蜈蚣岭采访,崎岖盘旋的山路,似乎看不到尽头,但到了山顶后的豁然开朗,还是让我分外喜悦。虽然作为编辑外出采访机会并不多,但只要有这样的活动,我还是会乐于参加。

转眼间,从事编辑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多年的编辑生涯,让我养成了思维缜密的好习惯,看稿子,改稿子,以至于平时看书都会习惯性地去寻找错字和语病。我很喜欢这份职业,也很敬畏它,很多时候,上夜班是我们的工作常态,但我从未有过怨言。只有认真编辑,才能把报纸做得更出彩。

未来,我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工作热情,做好本职工作,将版面做得更好。

李小云: 风雨中有苦也有乐

当我提起手中的钢笔,依然清晰地记得2004年12月那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里,当自己脚踩积雪,推着自行车艰难采访回来的第一篇稿件于第二天带着油墨香味呈现在读者面前时,一时间喜极而泣,伴随着《黄山日报·黄山晨刊》创刊发行,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新闻职业生涯!

一晃14年匆匆而过,从“你的声音我来聆听,你的问题我来解决”到“一日之计在于晨”,再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晨刊伴我成长,我伴晨刊长大。14年的风风雨雨,有说不清的喜悦和感动,也有诉不完的心酸和无奈。

思绪翻滚间,热闹非凡的场景和欢聚一堂的笑脸犹如电影画面一样一帧帧在眼前浮现。

汪 悦: 守护梦想继续前行

11月2日,结合报社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我们二十多位编辑记者赴歙县璜田乡采访。早上7点从屯溪出发,到达璜田乡用了两个半小时。我所在的第三小组还要继续坐40分钟车到璜蔚村采访,再坐40分钟车到天堂村洪武古道采访。回到屯溪时,已经华灯初上。一路晕车加上路途艰辛,回到家,身心俱疲。类似这种情况,工作中是经常遇到的。

记者这个职业看上去光鲜亮丽,但个中心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有人说,记者是正义的化身,是社会的良心。是啊,作为一名记者,我们一直在坚守着、担负着社会责任,为世事鼓与呼。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报人来说,更是需要带着新闻理想出发。

黎小强: 要多向读者请教

编辑之余,我坚持写稿。有段时间,欲了解创业人士,就集中几个月攻坚,分区县逐个采集,由此积累数十篇稿件。平日有点雅好,舞文弄墨,近期遂聚焦书画人士,歙县的吴国强、祁门的李京秋,屯溪的叶群秀、王琳、陈刚健,皆走进记者笔下。

在他们身上,首先是学到勤学。无论年岁长幼,他们在书画路上坚持不懈,再忙每天临池不辍;其次是勤思。吴国强、李京秋兼攻书法理论,有多篇论文面世。比如李京秋尚魏晋之风,吴国强喜汉简,陈刚健精甲骨文,王琳研隶书,叶群秀擅楷书;再次是勤修。书法养心养性,他们朝夕习练,与先贤对话,心上拂尘,有益身心。走近他们,无疑是走进一次次人生课堂。

吴笑梅: 奋斗也是一种幸福

11月2日,我们“走转改”来到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那从山脚层层叠叠盘到山顶的千余亩梯田虽令人震撼,但蜈蚣岭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更让人敬佩。

我在蜈蚣岭村走访时发现,只要是块地,就没有荒着的,连路旁一些边边角角的小地块上也种着蔬菜,勤劳的基因早已融入蜈蚣岭人的血液中。

蜈蚣岭人是精神的富有者。当年他们一块一块石头地垒,一锄一锄地挖,历经10余年,用双手铁肩打造出千余亩梯田,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学习,每一次感动都是前进的动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也是幸福的。 

许 晟: 不问初心,不失本心

曾经,铁肩担正义,妙笔著文章,正义与良知的化身,拜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所赐,记者头顶光环闪耀如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也不是人人志存高远,守身如玉。曾有一段时期,极少数记者滥用话语权,沾染戾气和匪气,在阴暗面和灰色地带钻营,形象一地鸡毛。

自媒体涌现,似乎人人都是“记者”,记者的权威受到一定挑战。发新闻,抢不过过路的,快不过刷屏的,火不过点赞的,时代的失落感空前。更为甚者,全媒体,流媒体,融媒体等迭出不穷,媒体创新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是感叹世界变化快,还是主动拥抱新时代?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也无需费口舌。因为,这是一份职业,平淡如水,也需要一份敬畏。

冯 劼: 当天的事当天完成

多年的记者生涯,几乎走遍了三区四县的每一个角落,走岩源、上蜈蚣岭、去猴坑……乡村振兴、走老街、红色故事……用手中的笔去记录那些曾经发生过的鲜活动人的故事。

我的膝盖曾经受伤,走长路和爬山对我来说都是很辛苦的,但我也一直都在努力克服,并快速而及时地完成采访稿件。毕竟,新闻是讲究时效的。

曾经试过同一天在两个大活动中赶场的奔波,由于是同时进行的大型活动(游泳比赛和农业峰会),在一个人要完成文字和拍照的情况下,两个地方都要到达现场。作为记者的使命感,再累也不能耽误。

无数夜晚的挑灯写稿,仿佛早已养成了习惯,尽量当天的事当天完成。

彭 莉: 工作让自己更充实

在第19个记者节之际,我想说一说自己与晨刊的那些事。在报社工作期间我干过多个岗位,直到2010年,才与晨刊结缘,陆续从事《尘世写生》《热线聚焦》和《旅游周刊》等版面的编辑工作。

都说学无止境,要想稿件出彩有深度,就得不断地学习提高。记得自己刚刚接手版面,就从选文章、提炼标题开始,再后来就是动手写稿,参加集体采访。8年来,在报社组织的新闻练兵活动中,自己的文字水平和编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采写的《一座“山”的传奇》《桃花溪》等稿件先后被评为安徽新闻奖二等奖、安徽副刊好作品三等奖。

我们要当好时代的见证者,用“笔”让岁月变得更加完整,更加真实。

姚大盛: 察实情 说实话

一番番春夏秋冬,一段段酸甜苦辣,转头往回看看时,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已有十几年。总的来说,干我们这个行当,就如同新闻写作学教材的序言上写的那样,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就是新闻人念兹在兹的察实情、说实话,用真实的新闻事实歌颂党,歌颂人民,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指明方向。

回望来时的路,要做到新闻真实其实也并非一件易事,毕竟真实的新闻,需要新闻人倾注满腔真情,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以往的从业经验看,对于新闻的真实性,确实需要所有新闻从业人员时常驻足。

舒 俊: 且行且珍惜

记者做得越久,接触的人越多,越发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这个创新发展的时代,甚至有些“技能恐慌”,感受到了前行的挑战和压力。技术手段的革新,带来了传播手段、传播形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从文字到图片、视频,再到现在的VR、无人机和直播,甚至有的媒体已经使用机器人写稿。创新时代,惟愿自己初心依旧,不断学习,且行且珍惜。

新闻推荐

回望走过的路 黄山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演出筹备侧记

黄山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演出“回望走过的路”演出在即,筹备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每一位参与者正全力以赴,努力...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西山:歙南红军村2018-11-05 07:54
猜你喜欢:
评论:(踏上新征程书写新时代——第十九个记者节记者感言)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