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大歙砚传承调研团队
晨刊讯 近日,骄阳似火,由共青团安徽大学委员会发起的暑期社会实践——歙砚传承调研团队来到有“歙砚人才摇篮”美誉的安徽省行知学校,走进了多位歙砚雕刻大师的工作室。
在行知学校的歙砚雕刻实训基地,歙砚传承调研团队与该校非遗技艺学群负责人张崇福老师进行了交流。“非遗传承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有技艺的少文化,有文化的缺技艺,”张老师如是说,“歙砚要走到较高的平台上去,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徽雕(木雕、砖雕、石雕)、歙砚制作技艺是我国重点保护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徽雕是徽州古建筑中的最精华的部分,是古建筑艺术中最灿烂的篇章。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南唐后主李煜视歙砚为“天下冠”,大文豪苏东坡赞其“玉德金声,”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国之宝”证书。歙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歙砚之乡”荣誉称号。为保护和利用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同意成立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的批复》,同意依托安徽省行知学校成立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标志着全国首个非遗教育集团已经成立,为歙砚技艺传承发展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张老师强调:“假如光有技艺,没有一定的艺术设计水平,只能是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做了某一个东西,然后你去模仿做一个东西,你不可能有创新,不可能有创造。行知学校成立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其目标就是致力于解决这种弊端,让技艺和文化知识共存,实现行知先生的‘手脑双挥\’,让歙砚能够凭借较高的艺术品味,万代相承,绵延永续。”行知学校于2007年开始,先后开设了歙砚制作、徽州砖雕、徽州木雕、徽墨制作、徽派盆景、手工制茶、瓷画艺术、徽派建筑等10多个非遗专业,作为非遗教育的试验者和开创者,行知学校也遇到了许多难题和困境。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文化通过网络能够走向全国各地,如何更好利用网络的宣传平台,把歙砚等非遗文化传播的更好,行知学校做出了很多努力。“要发展工艺美术,需要一些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又有一定的审美层次大师,请大师参与办学,资金是一个问题,如何让大师愿意和我们合作?”张老师告诉我们,学校为大师提供场地和人才,提供基本的实训耗材,大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两方达成双赢,可以极大的缓解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让企业承担一定的费用,学校来提供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的人才资源,两方共同受益,也能培养出真正有技能的学生。这一成功经验已经辐射全国十多个省市,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行知学校与歙县文房四宝公司联合培养的王祖伟已经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目前歙砚雕刻界的领军人物。目前,行知学校正在努力联合有热情、有实力的企业,在非遗资源密集的古徽州打造一所非遗学院,为非遗技艺人才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平台。
其实,如何让歙砚雕刻技艺后继有人,且有能人,这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所探索的,也是摆在每一个致力于歙砚技艺传承者面前的难题。从事歙砚雕刻30余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柯崇说:“歙砚的市场其实很大,但是如何宣传到全国是一个难题。我曾经和我的师父程明铭一同编写过《中国歙砚大观》《中国歙砚》等书,这两本书分别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故宫出版社出版,当时影响是比较大的。”2018年7月20日,黄山市总工会、黄山市文化局等相关单位在歙县举办了2018“徽州百工”全国歙砚制作技艺大赛,大赛分为新秀队和薪火队,有来自安徽各个地方的歙砚手工工匠前来参赛。歙砚技艺传承的氛围越来越好,但是努力空间还是很大的。
享有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是否能够继续“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中国歙砚之乡”的歙县是否能够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问题需要当地政府、非遗传人、非遗教育等多方共同努力做出回答。年轻学子应始终保持热情的关注和目光。
新闻推荐
三载积淀徽文化徽商展览迎师生深渡镇安溪明经书院研学团至天都国际饭店观展
天都国际饭店持续深入打造“徽州故事”文化主题酒店,营造徽文化氛围,传扬经典传统文化,自2016年初举办徽州文化展览至今...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