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退伍军人胡农阳是黄山市一名血液病定向型血小板捐献志愿者,也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一员。10年来,他累积献血量折算超过8000毫升,约为两名健康成年人的全身血量,挽救了多名群众的生命,他本人也成为全省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
3月1日,在黄山市中心血站机采室内,胡农阳填表、体检、抽血,一切都像往常一样顺利进行,这已是他第15次来到这里捐献血小板。看着鲜红的血液从身体内抽出、再通过设备分离出血小板,胡农阳平静地说:“我在献血志愿者群里看到通知,说是急需O型血小板,我就赶过来了。”相较于大家通常所了解的“献血”是指捐献全血,而通过机采捐献的血小板更能满足血液病患者、大出血止血困难等一些特殊患者的用血需求,然而捐献血小板对志愿者的体质要求更严格,捐献时间需要持续一个小时甚至更长,但由于血小板良好的凝血效果,它的临床需求一直很旺盛。
1981年出生的胡农阳是黄山市歙县溪头镇西坡村村民。十年前,当退伍的胡农阳第一次接触无偿献血后,他便成了血站的常客。2014年,一名血液病患者因大出血被送往黄山市人民医院抢救,急需采集大量O型血小板,胡农阳正是O型血,得知消息的他第一时间赶到市中心血站,顺利捐献出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此后,胡农阳成了黄山市为数不多的“血液病定向型血小板捐献志愿者”,定向型就意味着只要医院有人需要用血小板,市血站就会发出通知号召志愿者来捐献。10年来,胡农阳共献血22次,其中捐献血小板15次,全血7次,累积献血量折算超过8000毫升,相当于两名健康成年人的全身血量,挽救了多名群众的生命。
更让胡农阳自豪的是,他是一名“三献”志愿者。“三献”指无偿献血,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器官、角膜、遗体,胡农阳还加入了“黄山市三献志愿者服务队”,在他们的努力下,每年都能发动几十名群众加入到中华造血干细胞的数据库,或登记成为器官、角膜、遗体捐献的志愿者。“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更应该保持和发扬部队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捐献我可再生的血液可以挽救别人不可重生的生命,我觉得非常值得,只要身体许可,我会坚持到最后。”胡农阳坚定地说。
·吴灿吴登·
新闻推荐
育鸿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学校精心筹备,着力打造丰富多彩的周末活动。周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的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活动。特长加兴趣不仅促进孩子们的...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