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民
余友吴葆乐藏祖传对联一副,为清末徽籍名宦汪鸣銮遗墨。对联单幅纵(高)173厘米,横(宽)32厘米,联文系篆书,上联云“辅德右仁黄金共寿”,下联云“含贞挺眇赤泉注年”。上联以行草题款“丽南三兄年大人七襄荣寿”,下联落款“郋亭弟汪鸣銮”,钤印两方。限于学识浅陋,联文所言何意,至今尚未清晰考得,请方家不吝赐教。
吴葆乐为歙县昌溪人,系唐文学家吴少微之裔孙,其高祖吴亦炜为昌溪太湖吴氏第26世,晚清游贾京师的著名茶商。据吴葆乐先生所云,清光绪八年(1882),适其族高祖吴丽南(名亦煊)七十寿辰,汪鸣銮亲书此联相贺。次年,吴丽南便作古了。如此算来,这副遗墨珍藏至今已历135年。
汪鸣銮何许人也?据笔者所考,此君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卒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字柳门,号郋亭,休宁县汪村(今属万安镇)人。其先世以业盐起家,父亲汪继昌为浙江钱塘(杭州)庠生,后亦业盐。汪鸣銮出生于钱塘,侨居苏州阊门外南濠信心巷,担任过内阁学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五城团防大臣、吏部右侍郎、光禄大夫等职。提倡改革维新,反对专制统治,同情民主革命,因力主光绪帝变法维新,遭慈禧忌恨,在被革职前愤然辞归。归隐后,在杭州训诂精舍和敷文书院讲学,曾出赀在桑梓地汪村修复历经明清两朝的“汪家花园”。《清史稿》有汪鸣銮本传。
晚清名宦、著名学者兼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澂(1835—1902)虽为吴县(苏州)人,但其祖籍为徽州歙县,亦系唐文学家吴少微裔孙,他与汪鸣銮为姨表兄弟。
以著《孽海花》名世的曾朴(1872—1935),原字太朴,改字朴,又字籀斋,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其父曾之撰,字君表,为时文名手,与汪鸣銮为莫逆之交。光绪十六年(1890),十九岁的曾朴娶汪鸣銮三女珊圆为妻,成汪门女婿。次年十一月,珊圆产下一女,可惜母女不久都病死了。
汪鸣銮擅长篆书,用笔得势,自然流畅,蝇头小楷亦清逸娟秀。经常出售对联条幅,并将所得款项周济四穷,在朝野都有很好口碑。他终生致力于学问,著述称富,可惜大都散佚,遗墨更是难得一见。
新闻推荐
3月2日,歙县三阳镇三阳村农民举行传统民俗表演“打秋千”闹元宵。三阳村农民举办徽州民俗“打秋千”已有500多年历史,是祖先们为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而设立的一项民俗活...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