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梓里老街,据说是岳飞行军经过的古街,是王茂荫走过的古街,是明清时期无数徽商往返的徽杭古道……随着徽杭公路的开通,徽杭高速的建成,如今老街已无往日喧嚣,却又有另一番美丽。
□记者汪悦吴玉莲程向阳文/摄
A
古道村落交通要塞
杞梓里村位于歙县东部,毗邻浙江临安,距屯溪约80公里。县志记载,杞梓里古名溪子里,宋代以“杞”、“梓”两种优质木材之寓意改名“杞梓里”。杞梓里村形成历史久远,唐宋属长粱乡,元至清属三十三都,明清设杞梓里急递铺。杞梓里在南宋绍兴年间达到鼎盛,有“千灶万丁”之称。村内居有“王、方、吴、鲍、赵、董、祝、程、章”九大姓氏,还有“孙、徐、马、江”等姓。
“天人合一”是杞梓里村建筑的灵魂。建筑中独具魅力的是木雕、石雕、砖雕。无论是民居、祠堂、牌坊,处处都有雕刻精美的图案,无论是门楼、梁柱、额枋、斗拱、门窗等构件都因三雕艺术大放光彩,把建筑构件的实用价值与人们的审美情趣完美结合起来。这些民居建筑使杞梓里古风依旧,徽韵盎然,于2016年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如今,杞梓里保存完好的主要建筑是宅院府第,其建筑特色是砖木结构,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村内还形成了以生态村居为特色的古杞梓里铜山夕照、寺院钟鸣、渔亭毓秀、竹院书声、双龙挂瀑、山沟传音、雪尖云促等十景。杞梓里也是著名理财家、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的故里。
杞梓里街是一条由石板铺设而成的大路,曾经是解放前一条连接徽杭的官道,是徽州通往浙江的必经之路。古街顺山势而建,层层叠落。青石板路面顺山而行,路下面是排水道,依山势而置。街道用青石板铺成,横贯东西,长800米,宽3米。徽杭官道最早为南宋岳飞开山劈岭的行军便道,明清时期是官家出行、兵卒传旨的官道,后由徽商捐资铺设石板路面,古街不仅是徽商杭州来往的通道,也是茶叶、蜜枣、生漆、桐油等交易的市场,是徽商到杭州经商的主要通道,更是新安江水路通道外最重要的陆路交通线。1934年,徽杭公路开通,这条徽杭官道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在这一条盘旋的公路对面,还有一个绝景,就是那一条在公路未开以前的皖浙间交通的官道……从公路的车窗里望过去,一条同银线似的蛇形小道,时而上山,时而落谷,时而过一条小桥,时而入一个亭子,隐而复见,断而再连……”郁达夫当年便是从徽杭公路进入徽州,并作《昱岭关记》,对沿途景色叹为观止。
B
漫步古街往事如烟
杞梓里村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散落在山麓或绿水之间。沿街走过,见不少村民围坐聚欢,有打纸牌的,有剥山核桃的,也有坐一块拉家常的,今日杞梓里的市井生活,弥漫着安逸幸福的味道。
在水口亭旁,种着三棵槐树,守护着一方水土。水口亭的墙壁上画着一幅麒麟看天书,栩栩如生的麒麟显然是古时杞梓里村民的图腾。
杞梓里村委会主任王良善告诉记者,水口亭也被称作“植三亭”,因庭前植有三棵槐树而得名。相传,杞梓里的王姓先祖、北宋时期兵部侍郎王佑曾在宅院手植三槐,以此明志,修身立德,清正为官。迁居杞梓里后,王氏子孙承继先祖遗风,在村口植槐三株,并建路亭,以槐命名,传示后代。而“植三亭”上的题额“杞梓里”三字为清顺治年间的进士王国相(1607-1699)手书,相传王国相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深得圣上赏识。
王良善告诉记者,杞梓里村80%以上都是王姓,村里原来最大的祠堂王姓支祠明义堂,上面还有古戏台,面积有700多平方米,可惜上世纪60年代拆掉了,2016年这里建成了村民健身广场。”
“这里曾经是轿房,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中共歙南县委机关驻地,1934年8月在杞梓里成立。”在一幢已经褪色且上着锁的木头房前,王良善指着说。这是杞梓里老街的红色印记,先辈们当年利用轿房作为据点开展工作,活动范围为杞梓里水竹坑到绩溪龙川。同年,春秋之交,江南大旱,党组织领导开展了“不还债、不交租、开仓济贫渡仓年”活动。1935年,驻杞梓里的中共歙南县委和浙西县委领导发动了金竹武装暴动。
记者看到,杞梓里整条街保护尚好,人气尚旺,虽有新建筑起立,仍有半数古宅散存街中,这些古民居以民国年间为多。王良善说,从水口亭开始,一直到东端村头的五猖庙,这600米之间,原来有商铺20多家,在清末最为鼎盛。“我小时候还记得这个店卖烟酒,这边卖杂货,后来县城开了大商场这些小店渐渐就关门了。”徜徉古街,一栋栋两层高的小楼、商铺,虽饱经沧桑,却古色古香;一条条幽深的小巷,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形成一道现代商业和古代街市并存的独特况味。
到了村东头的五猖庙。王良善说:“五猖庙又名乐哉亭,关于五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五猖又称五通,即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旧时,五猖庙内供奉着青、黄、红、花、黑五种面孔的五个神像,另外还有一尊白面神像配享,庙内匾额上书有“六府修治”的字样。传说五猖神曾屡屡骚扰地方,后改恶从善,被百姓宽恕,还被敬之为神。人们为其修了庙,并规定四月十五为五猖庙会期。五猖会寄托了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古街依山面河,连接东西,数条古巷鱼骨状伸村中。街道排水系统布局合理,一条暗渠藏于街面下方,寓财源滚滚之意,彰显徽州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水理念。
C
古街保护历史机遇
王良善告诉记者:“原来的老石板路不少都已经碎了,2012年前后维修过。2016年9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对石板路进行了重修,买了一些旧石板重新铺设。现在村两头禁止拖拉机、三轮电动车出入老街。结合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中心学校停车场、梓二文化广场、枣场停车场,还进行了村庄亮化、污水处理及建成区环境整治。让古村古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王良善说:“杞梓里村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成为黄山市目前92个古村落之一。待拨发的300万资金到位,全面开展道路维修,将三分之一投入到道路维修保护上,其它的投入到村庄保护、古民居维修等方面。”
据杞梓里镇党委副书记叶青介绍:“镇政府以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和2016年建成区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传统古村落修缮保护,负责改善建成区人居环境,指导、督促村庄保护和规划工作。同时以村两委干部为成员建立工作队,加强村庄古民居保护和落实镇区规划建设情况。在编制镇政府驻地建成区规划中,积极征求广大群众意见,认真听取专家建议,结合杞梓里村的实际情况,聘请专业设计院工作人员现场查勘测绘编制古村保护规划,规划内容以传统古村落、古民居、历史文化底蕴为核心,将保护与开发并举,做到保护性开发,力争打造传统文化旅游特色综合镇。”
叶青说,下一步,杞梓里村将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机遇,整合项目建设平台,有效利用银行贷款资金,发挥资金最大效益;积极争取和整合交通、农业、林业、卫生、文化等各方面的项目和资金,进行古村落保护和村庄整治工作;引导发挥企业家热爱参与公益事业,家乡名人浓厚家乡情怀,争取企业家和名人支持力度,推动杞梓里村的保护;发挥村广大群众的力量,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配合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建成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以及后续管护工作;调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多措并举,让杞梓里旧貌焕新颜,重塑古街、古村新形象、重振杞梓里新活力。
新闻推荐
精湛的古建砖雕工艺□记者汪悦吴玉莲程向阳文/摄歙县洪琴古街,和一般传统意义上承担商贸交流功能的徽州古街不同,主要以祠堂等古建筑为主,是当地家族议事聚集的中心……A千年古村演绎沧桑早在秦代,歙...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