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以一种一意孤行的胆略和勇气,孑孓独行;或许,徽州过于厚重,只能注入最浓的墨,最干的笔,最深的情,才能准确描摩她的过往曾经……
1963年冬天,徽州古城一上了年岁的老房子里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一个萧瑟冬日的宁静。父亲给这个刚来到世间的小男孩取名王建。或许,从睁开的第一眼开始,王建所感知到的就是一个古意盎然的古城,古城里的老街巷,老牌坊,老房子,墙体斑驳的马头墙。特别厚重,也特别实在。
画画耽误文化课
小王建一天天长大,父母亲很快发现他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无论城乡,都处在一个温饱线上。行走中和街,别的孩子不是央着父母买吃的,就是买穿的。小王建话语不多,甚至显得木讷,只盯着一幢幢古民居看,手上还不时地比划着。回到家中,找出纸笔就开始画。
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就买来纸笔任其涂鸦。当时父母想,孩子喜欢画画,就应该培养他的兴趣。到了上学年纪,小王建已是所住小区里有了一定“名气”的小画家。在学校里,王建下课画,上课也画;学校里画,回到家里还是画。正是这一痴迷的爱好,以至于文化课成绩有所下滑。
父母很担心,找到当时的班主任老师。没想到,班主任却并不反对王建的这一爱好。班主任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绘画上有天性,我们绝不能抹杀了这一天性。之后,班主任找王建谈心,给他讲了文化课是基础,一个画家也必然得有文化做底蕴的道理。渐渐的,王建开始合理分配时间,成绩一下子又上去了。
王建个性鲜明,坚持一件事,认准了就会一直做下去。随着年龄渐长,画作也越发有模有样了,街巷,房舍,人物在王建的笔下流泻出来,不知情的,还以为他是艺校里的学生。
到了中学后,文化课程多了不少,一心画画的王建差点就没跟上趟。当时的语文老师觉得他是根好苗子,绝不能因为文化课影响升学,就对王建说,正因为你喜欢画画,你才更要到大城市的正规大学里去学,如果你不能升学,凭着自己琢磨,你觉得会有大出息吗?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自此后,王建重新回到了学习的正轨上,终于完成了中学课程,并考取了滁州学院美术系,成了一名美术系的大学生。
独辟蹊径用焦墨
三年的大学生活,让王建开阔了眼界。知道除了素描外,还有国画、版画、水彩、水粉、油画等。通过系统学习,王建对绘画有了新的认识。尽管在学院里他主修的是素描、油画和水粉等西方技法,并在毕业一年后的1987年,就开始在《徽州报》上发表纸版画作品,但更让他着迷的,坚持着走下去的却是一条曲高和寡的焦墨画之路。“我从小就受新安画派的熏陶,在线条、渲染、意境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但在我看来,小时候的线条勾勒画法,更能展现徽派古建、新安山水之美。”
王建生长在徽州古城歙县,大学毕业后,又一直在歙县中学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一投足、一抬眼,映入眼帘的都是皖南的山川风物,特别是底蕴厚重的明清古建、旖旎迷人的新安山水,让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王建,在心里头有了一个对话和倾叙的对象。千年古埠、古刹牌坊、新安野渡、徽派民居,王建的焦墨山水一如他的性格,厚重、朴实、大气。
焦墨技法,就是用枯笔、渴笔、竭墨入画。明末清初的焦墨大家歙县人程邃,新安画派一代宗师黄宾虹先生的枯笔山水,还有焦墨画大师张仃都成了王建学习的榜样。
1999年王建的焦墨画《徽州古卷》发表于《安徽日报》。为了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2001年至2004年,他又来到安微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学习。期间,他的焦墨画作品《新安北门滩头》在美术权威杂志《美术大观》上得以发表,这也更坚定了他走焦墨画之路的信心。
“焦墨山水最能还原苍劲、雄浑的画面,尽管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一技法,但我却为它深深着迷。”多年的坚持,王建的焦墨画逐渐获得业内的认可,2009年他的焦墨画《徽州人家》获安徽省第四届学术年会作品展二等奖。之后数年,王建的绘画作品《皖南人家》、《写意徽州》、《许村记忆》、《处处楼台藏野色》等相继参加相继在国家、省级画展中展出。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面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一直以来,在众多的文人画中,大多靠水洇染。焦墨画则是从完全相反的角度来表现物象。王建从1987年走上焦墨画之路以来,已走过整整30年。30年来的创作实践,王建的焦墨画,线条清晰有致,画感蓊郁多姿,苍茫简远,别具一番韵味。他坦言会一直朝着这条路走下去,画出一个不一样的属于自己的徽州。
新闻推荐
□记者程向阳文/摄以诗为媒,现场朗诵,赞美爱情,诗意聆听。4月30日,歙县“轮椅作家”方华清和吴旭春结婚8周年纪念日在歙县披云山庄举行,来自市内外的作家、诗人,以朗诵诗歌的方式纪念见证并赞...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