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很茫然,找不到发展定位。”1976年出生的曹小明原本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但他总觉得人生目标不在于此。1996年,端了两年铁饭碗的他毅然辞职。虽然从小就酷爱传统文化且喜欢金石书画,但那时的曹小明并没有想到这辈子会与竹刻结缘。一次偶然的机会,曹小明漫步屯溪老街,惊叹于竹雕工艺品的妙趣,从此拜师学艺,与竹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徽州竹雕盛于明清,一类为或深或浅的竹面雕,一类为竹根式的立体圆雕。一开始,曹小明并无过人之处,只是雕刻一些竹制品。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他觉得“留青竹刻”更显功底和文气。随后,他赶赴江苏、上海等地遍寻竹刻名师深造学习,并逐渐奠定了目前以留青竹刻为核心的竹刻风格。
留青竹刻,通常为浅浮雕,是竹刻中制作难度最大的一种,要在竹子上绘制图案后施刻,先将纹饰以外的竹青剔去,仅露出纤维状竹肌,再用均匀的刀法力度细细雕刻,稍微不均,会把皮砍掉。“用留青技法雕刻的器物在抚玩摩挲下,山峦云霭、花鸟人物等元素构建出的画韵诗意,更显莹润色泽,颇具艺术风味。”当曹小明的留青技艺日渐成熟时,他又远走北京三年,结识了一批竹刻品的业内专家和玩家。在艺术的交流和技艺的切磋中,他为自身艺术发展推开了“另一扇门”,这就是折扇扇骨的竹刻。“想做出精品竹刻扇骨并非易事,因为它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书画,有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如果仅是一味地摹写,依样画葫芦,最后只能肤浅地把书法的线条体现出来,内中的骨力、细微处的韵味尽失。”由于打小受父亲酷爱传统文化的影响,孩童时养成的临帖、读帖习惯,曹小明至今未丢,每天仍会抽出时间临池不辍。
曹小明师古却不守古,他的竹刻,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刻以更多的文化气息。在徽州竹刻上,曹小明便是这样兼收并蓄,所刻松树苍老遒劲、千姿百态;所刻人物千人千面、形神皆备;所刻山水生动秀丽、独具匠心,给人一种清雅高尚之感。
近年来,曹小明先后荣获国家、省级荣誉数十次,但他对艺术创作的自我要求却一直没有变。
在曹小明看来,整个竹刻创作过程中,最难领会的不是雕刻技法,而是对书法、绘画的理解。竹刻者要会书法、懂绘画、能治印,对综合艺术修养要求很高。“我会一直坚守下去,这是我毕生的追求。在传承上,发现好苗子,我也会尽力去培养。”曹小明坦言,竹刻这门艺术也因此有些“曲高和寡”。他将不遗余力地寻找传承人,也希望能结识有缘人。
·凌利兵·
新闻推荐
□王国红近日,中国领先的自由行服务平台蚂蜂窝联合标准排名发布了《2017年最受欢迎十大古镇》排行榜,蚂蜂窝大数据显示:江西婺源、广西阳朔、湖南凤凰位列榜单前三名。安徽宏村、广西黄姚、...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