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剑
核心提示:左手边一片翠竹林里,立着一块巨大的景观石刻,石上刻着朱熹手书的“孝”字。每每游人行至此,导游都会介绍那位孝子许翁。
檀干好,
风景赛西湖。
嫩绿池塘风皱水,
新红堤畔雨催蒲。
布谷有鸠呼?
前阵子,我在整理爷爷黄卓甫先生的诗词时,见到他游歙西唐模,怡情所见美景,填写的《望江南·题檀干公园》。绿水池塘,新红堤畔,鸠鸟鸣唱。90多年前,爷爷在《望江南》词中描绘“风景赛西湖”的“檀干公园”如此美丽,使我产生了一睹芳容的浓厚兴致。
恰逢这个国庆假期,我陪同父母,携妻女重游唐模,寻访当年爷爷游檀干公园的踪迹。
早晨从屯溪出发,车子沿103省道往徽州区方向行驶,约莫二十分钟,就到了徽州区的唐模。原来古村唐模就近在身旁,而且徽杭高速的入口距离唐模村只有几公里。难怪乎有人惊叹,现代化的交通条件可以将任何一个远在天边的犄角旮旯瞬间拉近到眼前。
步入唐模,村口几株冲天大树,一座八角古亭。八角亭之后,是一座旌表该村进士许承宣、许承家的“同胞翰林”坊。沿着石板道路往村里走,约莫半里路,就可以看见一个漂亮幽静的湖,这就是“檀干园”。
民国《歙县志》中记载:“檀干园:在唐模。昔为许氏文会馆。清初建,乾隆间增修。有池亭花木之胜,并宋明清初人书法石刻极精。鲍倚云馆许氏双水鹿喧堂时常宴集于此,题咏甚多。程读山诗注言:‘檀干园亭涵烟浸月大有幽致。\’鲍瑞骏题二额,俗称‘小西湖\’。今重修,改公园。”
由此可知,檀干园初为私家园林,曾是许氏文会馆,是许家读书人以文会友的地方,后经修缮增建后,改为“公园”,供民众游览。檀干园为何人所建?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是一则“筑湖侍母”的孝悌美谈。
檀干好,
雨带晓风来。
染鬓轻烟笼翠柳,
拖裙碧草杂苍苔。
端的小蓬莱。
檀干园被爷爷美誉为“小蓬莱”,自有其独特的韵味。秋雨迷蒙,我们漫步在“小西湖”的垂柳湖堤,堤畔翠柳笼罩在一片轻烟里,堤上绿草茵茵,繁荣茂盛。左顾右盼之间,山光水色映入眼帘,一种“此是徽州道上,如来西子湖头”的感觉油然而生。
步入园中,走进真实的古徽州,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让人回味无穷。右手边的高台上有一座建筑,拾级而上,高台正门上书匾额“清听轩”。“清听轩”小巧别致,尽管庭院不大,很是袖珍,但建筑布置错落有序。左手边一片翠竹林里,立着一块巨大的景观石刻,石上刻着朱熹手书的“孝”字。每每游人行至此,导游都会介绍那位孝子许翁。
我站在那块“孝”字石刻前,与妻闲聊。世界这么大,我们真该多花点时间,用心陪着年迈双亲去看看。望不远处,父母驻足远眺的背影,我们不禁唏嘘不已。
檀干好,
亞字短阑干。
箬笠亭中云锦细,
花香洞里月眉弯。
隔水望连环。
移步异景,曲尽通幽处有一亭榭,上书“花香洞里天”。我凭栏望水,细细寻味园中景致,方见设计者的匠心独具。石板道外的“檀溪”应该就是杭州“钱塘江”,虽然溪水不很清澈;铺就石板路的湖堤应该对应着“苏堤”,虽然没有那样修长;“镜亭”对应“湖心亭”,亦被称作“小蓬莱”;到镜亭的小桥和沙堤代表着“玉带桥”和“白堤”,放眼望去,真是一个绝妙的微缩西湖,不免感慨万千。
伫立湖畔,“隔水望连环”,细数爷爷在《望江南·题檀干公园》词中提及的“小蓬莱”“亞字阑干”“箬笠亭”“花香洞里”“连环亭”等诸多景物,如今风韵犹在。然而世事沧桑,再见小西湖,时间的年轮已转过了近百年。我不经低头轻叹:
檀干好,
老树引新蝶。
孝子凿湖遂母愿,
贤孙觅景为循爷。
续梦谱和谐。
新闻推荐
□汪勇晨刊讯近日,在歙县森村乡黄备村,村民徐卫国脸上洋溢着笑容,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原来,他在当地政府组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议书集中签字仪式上,正式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也意味着他盼望...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