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月志·
自2015年9月起,歙县教育局着眼进一步加强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破解农村留守儿童“监管难·教育难·沟通难”的问题,先后在全县范围内遴选街口、竹铺、绍濂、杞梓里等4所农村学校实施“山区寄宿制学校”项目试点,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教育新模式。项目试点回应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它完全改变农村学校传统模式,真正让孩子在校园里感受亲情,在学校中获得长足发展。今年8月,山区寄宿制学校”项目试点荣膺全省十佳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标志着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育人主动,教师回归本位
“我们周一至周五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双休日执行教师A、B岗位管理;学校全体教师都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任何一个学生询问到哪个老师,他们都会热情服务,教师的育人职责更加突显……”地处歙县最南端的歙县竹铺中心学校校长洪广平认为项目试点让教师管理迎来新空间。的确,试点工作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职责感悟,最为突出的就是每一位教师主动落实育人职责。
试点学校采用“3+1”教育管理模式,学生每月连续3周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放假1周与亲人沟通。周一至周五全体教师正常上班,双休日教师A、B岗轮休值勤,同时还专门设置生活指导教师等服务性岗位,同时还深入开展“我的岗位我放心”等活动进一步保证教师履职成效……每一位教师不单要重视学科教学,更要关注如何与学生开展心理沟通与咨询,教师的自主参与必将带来涟漪效应——“教书不放松,育人更不误”,这不仅能够克服农村教师因“学生少、工作内容单一”而产生的职业倦怠,而且能激发他们内心的工作热情,使教师能够回归本位,对“教书育人”的天职有另一番感受。
“老师真的变了,他们不仅有教学能手的目标,更有育人专家的执着,有时为了疏通学生的一个心理疙瘩,他们可以连续作战:或阅读专业书籍报刊找办法;或多次谈心攻破学生心理防线;或召开班会集体教育引导……”歙县杞梓里中心学校校长洪立新说起教师的育人工作很是欣慰。“突显职责·主动育人”是项目试点以来教师回归本位的最大体现,它改变了一直以来存在的“重教书·轻育人”的现状,师生关系融洽了许多,更多的学生愿意找老师诉说心理,更多的老师热情投入育人实践,校园里少了责备而多了温馨,学校着实成为了感化心灵的净土和美化心灵的港湾。
“学生在校时间长,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并不难,难的是他们在校园能够安心生活,因此,我们给予更多的是心理沟通,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更加注重育人,这是我们开展项目试点最大的感受,也让我们切身体会‘教师\’的真谛!”歙县竹铺中心学校洪建平老师这样说道,我们从中不难发现项目试点很好地促进教师“教书育人”天职的全面落实。
常规精细,校园安全有序
“为做好试点,我们实施了运动场硬化、新建校园围墙、室内卫生间改造、建设洗澡间等工程,添置温控饮水机,购置储衣柜,安装空调……校园环境更美了;立足精细化认真做好学生的食品、交通、传染病防控等安全教育,宿管员全天候进行校园安全巡逻,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人身安全……”街口中心学校校长张永忠谈及学校常规管理这样说道。
山区寄宿制学校里的学生是24小时在校园学习生活,时空环境变化的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有更加精细的常规管理,每一所试点学校都在朝着这样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在校园的安全隐患彻底排查整治中保障环境安全;在食堂餐饮的细节管理中保证膳食安全;在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心灵沟通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合理谋划和实施多样的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常规管理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会有管理的真空,定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有序校园。
据不完全统计,4所试点农村学校先后共投资近100万元用于校园美化、绿化,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没有封闭围墙的校园都建成了通透安全的铁栏栅围墙;校园运动场、主干道硬化了,一间间普通寝室变成公寓式宿舍;砖砌的食堂灶台被洁净的不锈钢操作间替代,洗澡间、热水器、空调等现代家庭生活设备一应俱全;校园的重点部位也装起监控设备,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安全保障……
新闻推荐
□汪亚清晨刊讯近年来,歙县县委组织部将抓党建促扶贫工作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进一步延伸,组织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综合运用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帮扶和安置就业等多种方式,激发贫困村经济...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