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晓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有一个显著特色是,与以往相比,绿色发展成为贯彻“纲要”通篇的主基调,“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均体现着绿色发展理念及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是中部地区人居环境最佳城市之一,也是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黄山市全方位多举措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我们的脚步仍在继续……
A
“国字号”名片——被评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生态建设的最高评价。黄山市境内山水相间,四季分明,全市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三项指标均居安徽省首位,市域内大气质量和地表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一类标准,是全国13个一类大气城市之一。此外,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生态本底,让黄山拥有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特质,与国家森林城市倡导的“让森林走进城市、让森林拥抱城市”理念一脉相承。
在2012年3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后,黄山市便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创建工作指挥部,组织推进了各项工作。如使用黄山栾树、黄山木兰等优良乡土树种提升城市森林网络和环境质量;打造新安江延伸段、湖边古村落、徽州区丰乐河景观带等一批绿色精品工程和祁门石川苗木基地、歙县建新油茶示范园等一批新型的发展业态;组织开展参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美丽生态黄山我支持我行动”万人签名活动;建立健全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和登记制度,广泛开展城市绿地或树木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传播弘扬生态文化,建立市级生态科普文明教育基地(场所)25处,举办生态科普教育300多场次,80多万人次参加科普活动等。
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中,全市建设绿色质量提升点1278个,绿化道路1581公里,建成6个省级森林城市、31个森林城镇、258个森林村庄,36个省级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此外,城乡绿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近年来,共完成新造林1.82万公顷,新建和改造公园绿地780公顷,建设森林生态廊道404.5公里,村庄林木覆盖率达59.43%;活立木蓄积量由3373万立方米增加到3870万立方米,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由3.58立方米/亩提高到4.01立方米/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8平方米。为促进森林生态体系的不断健全,黄山市严格资源林政管理、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和强化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防治,使得近年来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和主要森林病虫害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1‰和0.3‰以下,黄山风景区连续35年无森林火灾。另外,三年来,全市共有270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2.6%,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支持率、满意度均超过90%,生态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目前,全市已开发形成森林旅游景区景点20多处,年接待游客2200多万人次,森林旅游及服务业实现收入超过46亿元;全市拥有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家,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357家,一个林旅有机互动、生态人文交融的森林城市特色更加鲜明。
2015年11月,黄山市正式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B
呵护新安江——综合治理在行动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这条徽州母亲河的美名,得益于它的秀美山水和良好生态。今年来,以实施新一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抓手,黄山市进一步加大保护和治理力度,不断提升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水平。
2016年,在第一轮试点的基础上,黄山市推进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城镇垃圾和污水治理、工业点源污染防治、重点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方面,并将重点抓好“10个全覆盖”,即村级保洁、河面打捞、农药集中配送、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网箱退养巩固提升、重点河道综合治理、采砂洗砂治理、重要支流水草治理、增殖放流、沿河服务行业污水处理及“10个强力推进”,即筹办黄山水论坛、月潭水库建设、生态保护脱贫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转型升级、城镇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态林业建设、重点区域环境整治。
与第一轮相比,第二轮综合治理更加着重完善常态机制,如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上下游将进一步强化责任、同向发力、加大投入,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和内容,加强两省在产业、人才、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合作,实现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如完善流域水质保障机制,流域上游地区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流域水质“稳中趋好”,为下游地区提供优质水资源:如创新补偿资金投入机制,按照“积极创新、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进一步放大试点资金效应,通过设立新安江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基金、引入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项目的投入,同时加快产业转型,促进绿色发展,由原来末梢污染治理转变为源头控制,从根本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百里新安,处处画廊”,目前,新安江试点取得积极成效,水质也持续保持着优良和稳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牢固树立。
C
美好新农村——保障工程暖民心
青山绿水,粉墙瓦黛,田园风光是黄山最美的记忆,近年来,在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黄山市积极响应,明确任务,使得美好乡村建设的蓝图愈加清晰。
农村清洁工程:自2010年至2014年5年来,黄山市认真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省民生工程),全市共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项目114个,其中建设垃圾中转站29座。焚烧炉70座;改造提升中转站7座、改造提升焚烧炉9座;配备大型垃圾转运车109辆、垃圾清扫车2392辆、设置垃圾桶(箱)33059个、垃圾收集点(垃圾房、池)4459个,配备保洁员约4200名,因地制宜的“分类户、村收集转运、镇(乡)处理模式”和“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区县处理模式”的两种农村垃圾收运模式全面建立。计划总投资12270万元,实际总投资12239.66万元,其中对上争资8589万元,区县政府配套3650.66万元。
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自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全市共完成污水处理建设64个,完成投资5120万元。2013年美好乡村污水建设36个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2880万元。2014年美好乡村污水建设70个,计划总投资8900万元。已完工28个,完工率40%,在建31个,开工率84%,未开工11个,完成投资4720万元。2015年美好乡村污水建设计划实施51个(51个美好乡村全部实施),计划总投资6120万元,51个美好乡村全部完成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选址、设计等前期工作,已有26个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开工建设,开工率达51%。
农药集中配送工作:为了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减少和控制农药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新安江水质优良,2015年,黄山市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农药集中配送,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一家有资质和有丰富管理运行经验的农药经营企业作为农药配送主体,按照“七统一”要求(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物回收与处置、统一财政补贴),在乡镇、村设立600个基层农药配送网点,构建农药集中配送体系,政府给予财政补贴,农药实行零差价销售。根据当地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病虫草害交替演变的规律,市里组织专家评审确定每年度农药推荐品种,统一发布《推荐农药品种目录》及《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目录》;对所有推荐品种统一公开招标采购;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实行统一回收和无害化处理,避免农村生态环境“二次污染”;将农药配送与技术服务相结合,指导群众科学适量用药;建立农药配送电子管理系统,加强对农药集中配送各项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严厉打击虚报套取补助、采购农药异地销售等违规行为。
新闻推荐
“一名党员,一个牌子,一份承诺。”日前,歙县石门乡党员家门口都挂上了鲜红色的“共产党员户”标识牌。这是石门乡党委在“两学一做”中开展的“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党员户挂牌活动,全乡户共...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