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永礼
11月30日,与病魔斗争3年的大学生村官徐锋,离开了他深深眷恋的这个世界。
“我的一生只有28年,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好心人、感恩社会了,我只能说一声谢谢。 ”弥留之际,他口述心愿,表达感恩与不舍之情,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扎根农村6余载,他热心服务群众,带领当地村民致富;不幸罹患肝癌,他坚持让出匹配肝源;弥留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心系村民、牵挂父母、感恩社会。
徐锋,一位28岁的风华青年,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抒写了不平凡的青春;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永不褪色的风采。
扎根基层,他用实在肯干赢得村民信赖
徐锋出生于歙县狮石乡一个农村家庭,靠着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怀着一股到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2009年,他考上全省第二批大学生村官,来到歙县郑村镇潭渡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人高高瘦瘦的,憨厚老实。 ”说起刚见到徐锋的印象,原村主任黄益领依然清晰记得。不过对于这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能否胜任,村民心存疑虑。但很快,大家就对他刮目相看了。
难啃的“骨头”,徐锋总是主动揽下。新农合刚推行时,村民不了解,觉得用不上,不愿交费。徐锋主动请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白天找不到人,他就“夜访”,最终潭渡村参合率达到98%以上,名列全镇前茅。
“原先我是不想交,认为这钱白交了,在徐锋多次宣传下我交了。几个月后,我生了一场大病,结果起了大作用、帮了大忙了。 ”说起这事,村民黄金锐一直心怀感激。
“没有年轻人的浮躁和傲气,很朴实本分。 ”在村民眼中,徐锋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县里发生特大洪灾,作为民兵应急分队成员,徐锋冲在水库抢险第一线,连续三天两晚没合眼。
饮水难,是困扰村民已久的问题。村民饮用的河水,由于受到轻微污染,加上夏季干旱河水干涸、雨季河水经常浑浊,对村民的基本生活造成影响。
村民的难题,徐锋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一次,他找到村主任,主动提出到镇上、县水利局争取帮助,最终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里通上了自来水。
2011年,入党后的徐锋转为了村书记助理。 “成为一名党员后,他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了。 ”在村党总支书记赵成革眼中,这个年轻人工作起来没有休息日概念,从不因工作忙碌琐碎而抱怨,对于村民家里的事,总能随叫随到。
五保户向南中,年老体弱、无人照料。徐锋得知后,自掏腰包买来生活必需品送到老人家中,主动和老人结对子,经常陪他聊天、帮他打扫卫生,直至老人过世。
生死面前,他用无私大爱书写“生命礼让”
潭渡村不少村民从事粉丝加工。为帮助群众扩大销路、增收致富,徐锋发挥计算机专业特长,制作宣传网页,将村民的粉丝利用网络远销上海、杭州等地超市。
村民黄领华原先开办的粉丝作坊,年产量只有二三十万斤,徐锋手把手教他的儿子如何进行网络销售。 “现在一大半都是通过网络销售到外地的,不但年销量达到四五百万斤,而且价格也卖上去了。 ”黄领华说,这多亏了徐锋的帮忙。
然而,正当徐锋踌躇满志在广阔天地奉献青春和智慧时,厄运却悄然袭来。
2012年底,徐锋被查出肝癌晚期。随后,他住进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肝脏移植,而且一定要快”。
面对数十万元的手术费,家里陷入了困窘和无助。 “县里立即号召爱心捐赠,全国大学生村官、各界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温暖之手。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健民说,在各界的关心下,共筹集85万元爱心款。徐锋终于有机会进行肝移植手术。
2013年1月18日,医院迎来一个与徐锋相匹配的肝源,手术马上就能开始。而就在此时,医院来了一位比徐锋病情更危急的患者。听闻这一情况后,徐锋立刻决定把肝源先让给更需要的人。 “有人比我更急,更需要它,就该先让别人移植,我还能再坚持些日子。 ”歙县爱心人士到浙江看望徐锋时,他笑着这样说。
欣慰的是,半个月后,医院终于又找到匹配肝源,徐锋的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就在徐锋手术期间,同在医院等待骨髓移植手术的浙江大学生村官黄炊,被徐锋的善举深深感动,她将14800元社会捐款转捐给了徐锋。手术完成后,即将出院的徐锋又将部分爱心捐款20626元转捐给黄炊,并鼓励她早日康复出院。一时间,大学生村官之间的“爱心接力”成为社会佳话。
践行使命,他抱着病躯一心想多做点事
肝移植手术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康复。但徐锋放不下村里,不愿意多休息。
“手术后一个多月,他就戴着口罩、光着脑袋出现在镇政府门口,执意要求上班。”镇党委书记张卫国说,考虑到徐锋一贯表现和身体状况,镇领导班子决定让他担任镇农经员一职,并将他转为一名事业单位干部,但徐锋要求继续兼任潭渡村的村官。
深知“第二次生命”来之不易,徐锋更加努力地工作,一个劲地要求“加担子”。他曾说,那么多好心人帮助了我,我只有用更大的热情做好工作,才能回报帮助我的人。
2013年5月,全镇开展扶贫调查。工作面广,任务量大,时间紧,徐锋主动提出负责潭渡村的扶贫调查。 “我在这里当了3年村官,情况熟悉,交给我再合适不过了。 ”白天,他挨家挨户摸底填表,晚上加班进行信息录入,就这样按期完成了2700位村民信息的收集工作。
2014年下半年,徐锋病情再次复发,癌细胞转移,肝、肺、腿骨都有了癌细胞。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长期住院治疗。两年多时间里,在与癌魔不断抗争中,徐锋还时常挂记着村里的工作,经常打电话了解村里情况,一心期望战胜病魔重返岗位。
饱含深情,他无限眷恋这片土地
入院治疗后期,徐锋曾多次要求出院,停止治疗。 “我知道他的心思,他是不愿意多花党和政府以及爱心人士给他的救助款,希望把爱心款转捐给更需要的人。 ”父亲徐文高流泪回忆说。
自知即将离开人世,徐锋还想着再为社会做一次贡献。一次,当教师的舅舅来看望他时,徐锋拉着他的手说:“舅舅,我想捐献器官,您帮我问问看可行? ”舅舅听了眼泪直往下掉:“孩子,你得的是癌症,癌细胞转移到了很多器官。 ”徐锋听罢,这才打消这一念头。
11月29日,是徐锋人生的最后一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 “对不起,晓霞姐,我已无能为力,拜托你帮我把剩下的工作做好。 ”意识已经不太清醒的徐锋,对一起从事农经员工作的胡晓霞说。
弥留之际,徐锋有万般的无奈和遗憾,而心中始终充满着感激。他以断断续续口述的方式,让表哥代写下一封信,字字泣谢,催人泪下。
“我一生只有二十八年,但党和政府为培养我、为挽救我的生命给了我很多很多,我却再也没有机会为党和人民工作了。 ”
“为挽救我的生命,许多好心人为我捐款、给我鼓励,对于他们的大恩大德,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再也没有机会感恩社会,我只能说一声谢谢。 ”
“我不能为父母尽孝了,不能为他们养老送终了,却让他们在晚年煎熬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一世间最大的痛苦……”
在信中,他郑重提出,“郑村镇是我一生唯一工作过的地方,是我第二故乡,我十分留恋这片土地,但我再也没有机会为这片土地贡献力量了。我有一个愿望,在我死后,能埋在这块土地上。 ”
12月1日上午,郑村镇迎来了久违的晴天,阳光洒满徐锋曾工作过的潭渡村。这天,徐锋被安葬在村里的公墓,他将和自己眷恋的土地永远相伴。
【短评】
实干奉献诠释生命价值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徐锋感恩党的培育和组织的关怀,立志扎根基层,回报家乡,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在点点滴滴小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干奉献抒写了不平凡的青春乐章,体现了一位年轻共产党员的执着与追求。
当前,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正深入践行“三严三实”精神,奋力投身实干兴皖大业。徐锋同志正是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的先进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从严从实、勇挑重担的实干作风,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弘扬。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立足平凡岗位,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忠实履行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昂扬精神,实干担当,无私奉献,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为实干兴皖贡献更大力量。
新闻推荐
【编者按】近日,省委政法委、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 “政法综治江淮行”集中宣传采访活动。本报即日起开设专栏,报道各地在深入推进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中的新举措和成功经验。■ 本...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