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歙县新闻 > 正文

石潭村里寻古迹

来源:黄山晨刊 2015-09-01 18:50   https://www.yybnet.net/

水墨石潭(资料图) □吴善余

建于南宋建炎年间的歙县石潭村,历史悠久,建村至今已有近九百年。沧海桑田,变化万千。滔滔的华源河水绕村而过,新筑的盘山公路四通八达,车水马龙;古老的石板路又添新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古民居与现代风格建筑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呈现着一派风姿绰约,古韵犹存的动人景象。

“百步阶”古韵犹存。旧时乘“霞(坑)深(渡)”古道沿华源河顺流而下,到达石潭村口时,便有一道左是悬崖,右是陡壁的斜坡。此处地名“大圣岭”。缘于入口处悬崖峭壁,故村里百姓凿石为槽,铺设了一条两米来宽、三十余米长的共为一百级石阶的通道,并在石阶边缘筑有半人高的石栏杆。若“蜈蚣”形状,作为安全防范设施。沿石阶到顶置有平台,道通村中,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古代此处常有兵丁把守,以保村庄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文革”后期及“农业学大寨”期间,有好事者借以“古为今用”之名在开辟板车道和兴修河坝时将此道路建筑拆去大半,目前尚存部分遗迹,可见一斑。

叙伦堂大显明代遗风。建于明朝嘉靖至隆庆年间(1554——1567年)的“吴氏宗祠”——“叙伦堂”,至今已有450余年之久。其建筑风格独特,硕柱大梁,雕枋画栋,气势雄伟壮观,素有“百梁厅”之美誉,其结构特色乃民间建筑之罕见者,如今已升格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近年来,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吴氏宗祠”——“叙伦堂”,已成为石潭景区的一大亮点。

“五间厅”为清代古民居之佼佼者。在石潭村内现存的五十余幢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古建筑群中,“五间厅”可谓是“鹤立鸡群”的佼佼者。这座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坐南朝北,台阶较高,居期间可鸟瞰全村),宽阔的建筑面积(共196平方米)和别具一格的建筑格局(“五间厅”、倒朝堂、双跑楼梯阁楼)称雄于石潭小山村。由于当年建房主人属石潭富商,常赈灾民,德高望重,故其堂名称为“时乎第”。室内门窗木雕古朴典雅,含有道教文化胜迹。天井内假山玲珑,“南天竹”已有百数十年之寿,至今仍苍劲犹存,雄风不减。

古桥泛彩,双虹卧波。分别创建于明、清时期的上石“安乐桥”和下溪“太平桥”雄跨于石潭境内华源河下游,是华源河畔目前独无仅有的两座古石桥,尽管两桥相距仅有5华里之遥,但无论从建筑风格或设计特点均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座石桥的长度、高度、宽度、拱形弧度大致相等,均为三孔两墩拱形桥,石料均为青石。首建时石料与石料之间均用桐油石灰作粘合剂衔接坐牢。桥墩筑在河底石崖上,故能经“百年风雨更妖娆”,数百年来,两座石桥犹如彩虹卧波,风雨不动安如山。不仅为村民和来往行人提供方便,“天堑变通途”,而且为风景如画的古老山村增添了一道亮丽风彩。 

石潭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形如“燕窝”,空旷地少,故少街(仅一条不到两米宽的“十字街”)多巷(总称“十八巷”,而且巷弄逼仄,曲折逶迤),故游人往往误入“迷宫”而不得出。此外,周围还有“十八太”的名称和“十八把金交椅”的传说,从此延伸开去,以十八命名的称谓还多着哩!

新闻推荐

月日歙县检察院举办主题为纪念抗战胜利周年的道德讲堂

9月2日,歙县检察院举办主题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道德讲堂”活动,通过自我反省、缅怀先烈、高唱歌曲《保卫黄河》、诵读朱德《太行春感》、学习左权将军英雄事迹、发表感言的方式,使干警受...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石潭村里寻古迹)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