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兵康复出院了!”这个消息在歙县一个小山村里引起震惊。想想过去两年的求医经历,他的妻子对前来迎接的亲友们说:真要感谢当地医院,他们救了我家当家人的命啊!
两年前,35岁的壮小伙子卫兵身体一直很棒,长期在浙江、上海等沿海城市打工,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在一次长时间的弯腰加班后,他感觉上腹部胀痛难忍,而且不适症状日趋明显。他到了务工所在地的大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巨脾、脾亢、门脉高压。其中一项能反映脾亢严重程度的血小板计数,降到了正常人的一半不到。接诊的医生说,血小板计数再掉下去,这个脾脏必须切除。此后,卫兵便放弃打工,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事与愿违,一年多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他还是想通过手术彻底解决这个顽疾。
去年下半年,他带着好不容易筹措到的数万元医药费,来到某城市医院,准备进行手术治疗。接诊的医生明确告诉他,你这么低的血小板计数,手术风险太大,现在不适合手术,建议他在条件具备后,可以选择到当地医院手术。但他不放心,又到另一个省的多家知名医院就诊,得到的回答与前如出一辙。
今年6月,回家休养的卫兵出现呕血、便血等大出血危急情况,家属就近将他送到了黄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进行抢救。经过医患之间的通力合作,卫兵总算暂时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体内这颗“定时炸弹”如何处置?该院肝胆外科医生告诉他:“血小板计数不到10,凝血指标七项有四项异常,手术的风险很大。但我们会创造条件,精心准备,再为你调整一下身体状况,等身体条件合适了再安排手术。”最后,医生特意加重语气对他说:“家乡医院能治好你的病!”这番话让卫兵和他的妻子看到了希望。今年7月底,卫兵被安排住进了该院肝胆外科病房。入院后,这里的医护人员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将他的血小板计数稳定下来。与此同时,该院又与当地中心血站联系,特意准备了12个单位的浓缩血小板和4个单位的红细胞悬液,为卫兵的手术保驾护航,确保手术前后的安全。
8月6日,卫兵接受了切脾手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出血量也比预计的少,因此,手术中用血自然少了很多。经过半个月的手术后恢复,卫兵的病情迅速好转,反映脾脏切除成效的血小板计数等多项指标恢复到正常人水平。8月24日,住院25天的他康复出院。邓国强
新闻推荐
○当年拆除李府部分建筑物场景 ○周泳的仓库里堆满了各地收来的木雕件 ○吉庆有“象”木雕构件 ...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