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舒 俊
歙县档案馆馆藏了一批抗战时期的珍贵档案,其中的《灵山萧江氏抗敌祠规十二条》档案,真实还原了那段全民抗战的历史。
在展厅内,记者看到《灵山萧江氏抗敌祠规十二条》钢板刻字油印在白纸上,大小40厘米×26厘米,全文1000余字,由江氏三十七世孙江汉撰写于1939年。内容主要从奖励、惩罚、公德三大方面鼓励族人积极应征入伍,志愿献身为国,共同抗击日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掀开了中国全民抗战的序幕。歙县作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大后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为了不做亡国奴,守住徽州这块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歙县民众同仇敌忾,热血沸腾,积极响应全民抗战号召,纷纷报名参军,或自发组成“人民抗日义勇军”,与政府正规军一道,用血肉之躯,共御强敌。
“当时,灵山村江氏宗族除将此抗战祠规张贴外,每户还手持一份,并呈送县政府备案。这份灵山江氏六德堂抗敌祠规,内容全面,文体规范,操作性强,是我县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张抗战祠规。”歙县档案局局长潘进辉表示,灵山江氏恪守战时族规,不用政府动员,自觉地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当时歙县全民抗战的一个缩影和真实写照。
潘进辉介绍,根据歙县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记载,抗战初期,歙县各界成立了抗敌后援会,1938年1月改“歙县民众动员委员会”。同年1月还建立了抗日义勇军,2月底,被第三战区取缔。另外,歙县民众还成立了战地服务团,支援抗战将士。到1938年6月,歙县有5000多名热血青年参军入伍。
图为《灵山萧江氏抗敌祠规十二条》档案,由歙县档案馆提供。
新闻推荐
□ 记者 李小云晨刊讯 8月14日8时20分,歙县深渡镇深渡港区发生一起游船与渔船相撞事故。事故导致渔船翻沉,三人落水,后经游船工作人员和附近船只施救,落水的三人中两人获救,...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