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舒俊
近日,记者收到歙县潭渡中学退休教师汪传炤寄来的一份抗战时期诗歌小品复印件。
这份复印件长约35厘米,宽约26厘米,上面是一首繁体诗《给我一杆来福枪》,作者叫覃子豪。据了解,覃子豪1912年出生于四川广汉,1935年出国深造,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文化活动,辗转浙江金华、江西上饶等地,创作诗歌,主编文学副刊。《给我一杆来福枪》是一首表现请缨杀敌心情的诗,全文如下:“战线展开了,我再不能有片刻的停留啊。当我听着抗战的炮声,热血就在我胸中沸腾。在萧萧的秋雨里,从天外飘来了几片红叶。这是一个光荣的标记,兄弟们已经给秋天涂上了血液。花朵凋落,就让花朵凋落吧。我们要珍惜眼泪,不要珍惜血流。光荣的胜利的日子,是赖我们在血红的秋天里苦苦地追求。难民和青年之群在流亡着,我无心再读拜伦沉痛的诗章。前线又响着巨大的炮声,我要立刻换上戎装,踏上战场。在厮杀的阵地,在迫切的时日,不需要长期的准备,需要立刻去厮杀。快给我一杆来福枪、一套戎装、一匹战马。”
72岁的汪传炤告诉记者,这份原件是他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父亲生前没提起过,所以这份原件的来历也就无从得知。“原件上这首诗被印在一张白纸上,四角已破损,诗的下方在‘覃子豪\’名字的右边用纯蓝色墨水写上‘六年级学生曹度\’几个字,还在覃子豪和曹度名字的下方画了一个半弧。”他推测,这份原件可能是学校将覃子豪的这首抗战诗歌印出来发给学生,当时就读小学六年级的曹度就在这份抗战诗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一直留存下来,后被汪传炤的父亲汪厚椒收藏。
新闻推荐
·歙县城关小学小记者站 吴昕捷·课间,同学们都在走廊上玩耍嬉戏,而我却一个人静静地望着校园的一切,眺望远处的美景,内心顿时舒畅,头脑瞬间放松。从五楼,俯瞰整个校园,绿树红花互相...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