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国强
“卫兵康复出院了!”这个消息让歙县山河这个小山村震惊不小。想想过去两年的求医经历,他的妻子对迎接的亲友说:“虽说大城市医院的救治能力高,但从我家卫兵的求医经历来看,留在当地治疗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两年前,35岁的壮小伙卫兵一直在浙江、上海打工。一次长时间的弯腰加班后,他的上腹部胀痛不适症状日趋明显。在家属陪伴下,他到务工所在地的大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肝硬化、巨脾、脾亢、门脉高压,一项能反映脾亢严重程度的血小板计数几乎降到正常人的一半不到。接诊医生说:“血小板计数再掉下去,这个脾脏必须切除。”于是,卫兵放弃打工,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寄希望于通过长期保守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来达到提升血小板计数的目的。一年多过去,效果不明显,他又在医生建议下选择手术。
2014年下半年,当他将筹集的数万元医药费带到某大医院进行手术时,专家明确告诉他,这么低的血小板计数风险太大,不适合现在手术,加之该院床位和血液紧张,建议等条件具备后再说。他将这样的结果带到另一个省的多家知名医院问诊,得到的回答一样。于是,他不得已又一次回家选择保守治疗。
2015年6月,在老家休养的卫兵出现呕血、便血的危急情况,家属就近将他送到黄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进行抢救,总算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一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这颗定时炸弹如何处置?该院医生了解事情原委后,建议他带着病历到该院肝胆外科看看。“血小板计数不到10,凝血指标7项有4项异常,手术风险很大。但如果您能相信我们,我们会精心准备,等身体条件具备后安排。”肝胆外科陈振远医生的一席话让卫兵和他的妻子看到了希望。2015年7月27日,经过精心准备,他被安排住进该院肝胆外科病房。入院后,医护人员给予卫兵极大的关心和鼓励,并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方法,将他的血小板计数稳定在手术前的19。同时,该院又与黄山市中心血站联系,特意准备了12个单位的浓缩血小板和4个单位的红细胞悬液,在卫兵手术中进行输注,确保手术前后的安全。8月6日,由于手术准备充分,方案得体,应急预防有力,卫兵的手术非常顺利,出血量比预计的少,因此手术中用血自然少了很多。
经过半个月的手术后恢复,卫兵的病情好了许多,反映脾脏切除成效的血小板计数等多项指标恢复到正常人水平。8月21日,住院25天的他康复出院。
新闻推荐
□ 汪庆勇晨刊讯 今年以来,歙县新溪口乡大力推行耐心倾听民声、细心化解矛盾、真心为民致富的“三心”工作法,切实把干部下基层活动转化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