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汪嫒 文/摄
核心提示:因家境贫寒,他初中肄业,摆过地摊,当过服装厂工人、铁路工人,历经各种艰辛终选砚,褪去浮躁之心,静心摸索砚艺。他说,任何一件事只要真的用心了,成功就会容易很多。30岁时,他站在全国工艺百花奖领奖台上,成为当晚夺得特别金奖的最年轻选手,此后每年金奖不断。今年他35岁,在日前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批全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评选中,被评为文化领域内文艺类青年英才,全市唯他一人。
温鑫是长大后自己取的名。长着娃娃脸,今年35岁的温鑫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温鑫砚艺坊是他的工作室,一件件精雕细琢的歙砚精品展陈在橱窗中。旁边的架台上,奖牌奖杯彰显荣耀。
1
家境贫寒初中肄业
因父亲做生意亏了很多钱,温鑫记忆里的童年只剩下贫穷和轻视。“到后来长大找女朋友谈亲事,歙县桂林镇及附近的我一律不敢考虑,因为我心里清楚,只要一说我是谁家的孩子,她们肯定都不愿意。”温鑫自嘲地笑笑。
靠母亲一人撑起的家一贫如洗,哥哥一出中学校门便学手艺了,年幼的温鑫挣扎在念书与辍学的边缘。“初中的时候一块钱,6斤米,2瓶干菜,这是我一个星期的伙食。”温鑫回忆,当时正长身体的他能吃,一餐几乎就能吃1斤米饭,然而只能忍着,“上课的时候根本没心思念书,闻到食堂里飘出来的饭香,满脑子都在幻想米饭、馒头这些吃的东西,家里带的那2瓶干菜也真的是没法下咽。现在回想,那个时候确实是苦。”
母亲想让他继续念书,然而温鑫清楚家里的状况,坚决退学了。“事实上我也很想读书,可是那种状况下没办法,养活自己都难。”温鑫说,开学那天,他跟着母亲到河滩里割茅草,修补猪圈屋顶,看着站在梯子上母亲弱小的背影,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涌上心头,“她毕竟只是一个女人,太不容易了!”
2
意气少年费力谋生
退学后的一段时间里,温鑫在家务农。15岁的少年身轻体弱,锄草、挖地,洗衣、做饭,却样样都来。“木犁很重,我也不会犁,但我硬是把犁扛起来,学会了犁田。”温鑫说。
受做徽墨手艺的外公和舅舅影响,温鑫跟着学起手艺。但学艺需静下心来认真摸索,而彼时的温鑫心里只有赶紧赚钱养家的想法,忍不了至少3年的学艺周期。手艺学了没多久,看别人摆地摊挣钱,温鑫便靠着积攒的一点生活费摆起地摊。“到芜湖进点小商品,就在街上摆摊卖。遇到城市执法大队,就跑。”温鑫说,哪样挣钱就做哪样,见人倒卖笋干挣钱,15岁的他也一个人跑到绩溪山里进笋干来卖。然而他无法辨别笋干质量,又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批发进来,最终导致笋干没法卖出去,这让他狠狠亏了一把。
之后,温鑫又去服装厂做了两三个月,后来听说铁路上干活挣钱,又去当了铁路工人。“铁路上做事真的很吃苦,一天下来,手上全是血泡,第二天血泡破了,手都没法张开,皮全扯着,太疼了。”温鑫介绍,当时自己也想回去舅舅那学手艺,但拉不下面子,就忍着干到了过年。春节一过,他又跟着同乡跑去温州。
3
恍然一悟决意回乡
第一次的思想大转变就在温州发生。
偌大的温州劳动力市场全是人。“有暂住证的在找工作,没有暂住证的就全部呆在市场里,感觉人都变成了动物,整个市场就像动物世界。”温鑫回忆,当时对暂住证一点概念都没有,第一次感受到流落他乡的孤独和无助。在老乡介绍下,他在一家鞋厂找到了工作。“工作一段时间我就发现,这些工人一点都不受尊重。”温鑫说,平时老板的训诫非常严苛,骂人也根本不在意人格尊严。像自己一样的普通工人,劳动力市场要多少有多少,没有一技之长不仅不被尊重,也面临着随时被替代的可能。然而,那里的木匠工人却很受老板待见,从老板口中一声长一声短的“老师傅”里,他听到了尊重甚至欣赏。“从他们口中就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我就像突然醒悟了一样,不能一辈子就这样做个工人。”温鑫提出辞职回乡,老乡试图挽留,还给他重新找了一份当时月薪近1500元的活(当时歙县的一般工资在400元左右),然而他毅然回到家乡,继续跟舅舅学艺。
4
半工半学商海沉浮
回乡后,温鑫找了一份工作,半天打工,半天学手艺。
舅舅是做徽墨的,墨较脏,温鑫不是很喜欢。所以在墨模雕刻之外,温鑫也试着雕刻砚台。“雕墨模、砚台、竹子,很多雕刻刀法不同,不同的手法又会产生不同效果。于是,我学习了几种雕刻后,就将刀法结合了一下,运用到砚台上。有时候把墨模雕刻上的东西运用到砚台上后,会感觉更精细。时间一长,就好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温鑫告诉记者。
一年多时间里,温鑫每天早上5点起床,跑步去厂里上班,中午下班跑步回家继续学习,每天晚上做到11点,洗洗弄弄12点才睡觉,风雨无阻。一年后,技术有些长进,温鑫也渐渐开始自己雕些作品。21岁那年,他自己出来单干了。
25岁那年,小有积蓄的温鑫又按捺不住发家致富的念想,着手做起生意。然而一次次投资就像把钱砸进无底洞,几年的积蓄全部亏空。“每年回家过年就像过难一样,在别人眼里,我重蹈我爸覆辙,也被人看不起,还连累了我母亲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温鑫说,为扭转局面,他特意到浙江参加学习潜能培训,培训老师的一句无心之言促使他决心把手艺做好,“老师举例说,他的朋友办了一家企业,自己还做搬运的活。何必呢?安徽民工那么多,叫他们来搬就是了。正是这句话戳痛了我的自尊心,全国那么大,为什么说是安徽民工?可能是因为太多的安徽人在外面打工,给别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感觉自己的手艺决不能丢下,而应该用它来做些事,改变这种印象,从自己开始。”
5
潜心摸索争做高端
第二次的思想大转变发生了。
借遍亲戚朋友筹得一笔钱,再向同学借了一些砚台,温鑫在歙县棠樾开了一家砚台店。“那段时间真的很不好过,所以也是为了躲避,逃得远远的。”温鑫说,他要沉下心来重新出发。
二十八九岁正是谈情说爱的好年纪,可温鑫几乎与世隔绝,把头埋进雕刻工作间。“最没钱的时候,我就去捡别人的边角料来创作。”温鑫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想来依然有趣。当时,他店隔壁是一家砚台店,做了很多年,买来大石料,雕出的东西只能卖上几十上百元。温鑫每次就去隔壁捡别人敲剩下丢弃的边角料,仔细揣摩,就势创作,第一次做出的小砚台竟然卖了150元,把弃料人气着了,从此敲剩下的边角料都自己留着,感觉实在无用才丢掉。“我又去捡,捡到一块石头薄片,揣摩后,很用心地雕出一幅花鸟画,竟然卖到了1500元。”按捺不住心中的欢喜,温鑫与别人分享此事,传到弃料人耳里,从那以后,别人就再也不许他去捡了。
“现在想想还是一段有趣的经历。”温鑫说,高兴并不是因为卖上了好价钱,而是自己利用那几年时间摸索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感觉可用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高的艺术价值,“用心去做,做高端的东西。”
6
借力腾飞佳绩不断
“我做了一个荷池,雕了一只螃蟹,荷叶半包着,倒上一点水,螃蟹若隐若现,很逼真。好多客人都问我,怎么放了一只螃蟹在这呢?他们没看出那是我雕出来的。”温鑫介绍,时间沉淀,技艺见长,他有些精品之作,因没客户卖不上价钱。
这一行讲究排资论辈,温鑫,年纪轻轻的他算是新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认可我的作品,我虚心和前辈们多接触,多求教。”温鑫说,一来二去,大家都被这个年轻人的诚意打动,也对他精美的作品产生兴趣,“老师们通常用很低的价格把我的一些作品打包买走,不管多少钱,我都卖,然后我又埋头加班创作。后来很多砚台界的前辈和同行都对我很好,我就借他们的力,让我的作品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有的也把我的作品拿去参展。”
2010年,温鑫精心创作了两年的《金陵十二钗》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上获特别金奖。“那天的颁奖晚会很隆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特别给我颁奖。”温鑫介绍,那届赛事,有700多件作品参展,从金奖中挑选5件获得特别金奖。在中老年获奖者中间,温鑫的年轻脸庞让全场诧异。“那一刻真的很激动,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觉得这么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虽然没有得到我最初要的譬如发财、赚钱,但我得到了比那个更好的。这么大的荣誉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鼓励和认可,太幸运了!”温鑫说,正是那一天,他想明白了很多。有些事也许你付出努力不一定当时就有收益,但只要你继续努力,积累沉淀,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此后,在每年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和一些大型赛事上,温鑫参展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带回璀璨夺目的金奖。“现在我做这一行,就想最大可能地发挥能力,做出更好的东西。”温鑫说,时光有千百味,酸甜苦辣都在其中,他会永葆一颗初心,继续雕刻、研磨。
新闻推荐
二季度,黄山市就业局在全市范围选取8家人力资源市场、60家企业、10个行政村和省级歙县经济开发区作为监测样本,对市场职业供求、企业用工和职工失业动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和产业园区用...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