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 庄昌玉
2014年底,我家被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授予全省“首届书香之家”称号,我喜出望外,深感荣幸。这殊荣来之不易,是我家祖孙几代努力读书的结果。
祖父和父亲,在民国时期,千辛万苦省吃俭用,为我们创建了大小两栋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楼房。门前有个漏窗小院子,院子门额上端镶嵌着 “撷景园”字样的砖雕横匾,书法出自著名书画家胡华令之手。园内陈列着百余盆花卉盆景,它们千姿百态,婀娜俏丽,生机勃勃,人见人爱;院内左边有棵百年古梅,名曰“金龙盘柱”,又曰“望子成龙”,著名画家汪观清称之为黄山第一梅,价值连城;院内右边有株两米多高、体态雄伟的迎客松,一年四季伸出双臂,满腔热情地迎送着来我家的亲朋好友。
徽派房子的门楼是很讲究的,旧时被称之“门楼人家”是很了不起的,我家大小房子都有门楼,而且至今完好无损。就单说小房子的门楼吧,它飞檐翘角,翘角下面有两方砖雕——“诸葛亮空城计”和“岳家军出征图”,它启示世人不论是治国安邦还是建设家园都要智勇双全才能成就大业;再下面是舒展的横幅书卷,上书近代大书法家萧儒华的手迹“紫气东来”四个大字,包含着祥瑞降临、万事如意之意,字的周遭还套有两道精雕细刻的装饰花边,整个小门楼古朴雅致,书卷气十足,有不少古董客商愿出高价收购,我哪舍得!
总之,我家的整个环境洋溢着书香墨香和花香,香气袭人,令人心旷神怡。
我爱读书,我懂得书本是精神之花的养分,多读好书,内心才不会决堤。
我家五代单传(每代只有一个男孩),年幼时家里疼爱我,对我娇生惯养。我只知道痴玩,摸鱼、摘枇杷、打架,学业一塌糊涂,毕业时去瀹潭会考,结果名落孙山。家里说我不是读书的料,强制我在家务农。我见和我同龄的三个孩子都进中学了,急得肚子都要生出脚来,就跟家里狠吵了一架。我是独子他们也奈何不得,我父亲儒商出身,爱面子,想培养个读书人撑撑门面,光宗耀祖,就承诺让我去瀹潭小学复习一年再去考初中,若考不取以后就别指望上学读书了。我立下“军令状”后去瀹潭小学复读。我夜以继日拼命地学,使劲地钻研,一年下来,在班上由下游跃居为上游,结果在谭度中学一千多人的升初考试中,我竟名列第六。
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懂得知识能改变命运的道理。进了初中,我依然咬定课本不放松,决心要把书读通。入学伊始,我就在班上当了学习委员。师生见我表现好,吸收我加入了共青团。毕业时,学校将我保送到徽州师范读书。我是保送生,学校对我很器重,我当上了班上的团支部书记。中师毕业时,学校征求我的意见,又将我保送到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深造。一进师专,我就当上了班长,第二年被选为共青团宣传委员。师专毕业时,芜湖地区组织部要我去芜湖日报社工作。我喜出望外,我那时正羡慕记者这个职业。
在报社干了四年,妻子生了双胞胎,需要我照顾家庭,因此回到家乡,当上了初中语文教师。当记者也罢,当教师也罢,读书乃是家常便饭,不学习就写不好文章,不学习就备不好课,天天以灯为伴,以书为友,苦中有乐,乐此不疲。
1996年我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多种爱好,便陆续订了不少报刊杂志,最近孩子又给我买了电脑,使我阅读更为方便、快捷了。阅读之根苦,阅读之果甜。由于我锲而不舍,刻苦学习,在书法、绘画、盆景、根雕、写作上都有些成就,在本县也小有名气。1966年我加入了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国庆60周年书法大赛,我的作品在北京获得一等奖;2013年全国老年书法大赛,我在北京获得金奖。还有盆景作品“鹤舞迎春”(腊梅树桩)刊登在1996年《花木盆景》杂志上。退休后,在省内报刊上发表过文学作品数十篇。2004年受安徽师范大学之邀,参编了《大学书法基础教程》一书,该书201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再版发行。最近,我的文艺作品集也出版发行了。
书香犹如一股活水滋润着我们的家园,儿子、孙子见我一有空就读书,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也养成了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我家从我开始,三代大学生,而且都是教书的,天天以书为伴,跟书“相依为命”。
儿子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毕业生,现在是芜湖一所大学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可以说著作等身;儿媳妇毕业于医学院,现在是芜湖一家医院的主任医师。她医术高超,态度又好,患者最喜欢找她看病。孙子研究生毕业后,去了南京一所大学任教,孙媳妇正在读研,他们个个都有作为,都是在阅读中成长、成才的,我喜在眉头,笑在心头。
常言道“盛不过三代”,此言差矣!俗语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家的家风。我想,多读好书,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就能与时俱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我要老当益壮,带领全家多读书读好书,以不辜负“书香之家”这个光荣称号。
新闻推荐
○当年拆除李府部分建筑物场景 ○周泳的仓库里堆满了各地收来的木雕件 ○吉庆有“象”木雕构件 ...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