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程向阳
花红柳绿,又到清明,一样的清明,别样的文明。今天,黄山市民对接新风,绿色、环保、文明的祭祀方式正在生根发芽。
3月31日,歙县岔口镇的一座山上,来自屯溪的方女士在扫墓,和往年不同,方女士带的祭品不再是鸡鸭鱼肉酒,而是一束映山红。方女士说,在祭祀方式上,子女们经常给她“洗脑”,让她不要浪费和污染,要文明环保。于是,今年干脆连爆竹都不放了,在花香中追忆亲人。
4月1日,屯溪柏树小学组织六年级学生到黄山市烈士陵园扫墓,只见学生们有的拿着一朵花,有的拿了一条纸船,有的拿着自写的祝福卡。祭祀活动庄严肃穆却又文明节俭。同学们还以朗读的方式,向烈士们表达敬意,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4月1日,在市徽陵公墓,吴先生在自言自语。他先是说明了当天的日子,然后介绍了去年一年来家庭的情况,然后又说了今年全家的一些打算……吴先生说,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不再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情感。和先人“交谈”,是他每年扫墓的固定方式。
鲜花、朗读、诉说……一些新的形式出现在现代人的祭祀活动中。除了这些,还有网上祭祀、音乐祭祀、绿色树葬、天堂信箱等也逐渐进入当代人的祭祀观念。但同时纸钱乱飞,灰烬遍地等现象也非常突出。
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中国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对此,我们应该树立新的观念,尤其是祭祀方式上,应本着节约、低碳、环保、绿色的原则。让“清明新风”吹遍黄山大地。
新闻推荐
□ 记者 方伟 文/摄晨刊讯 4月8日上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摄制组走进屯溪大位小学,拍摄采访相关节目素材,标志着经过三年时...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