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侍郎奏议(资料图)□ 陈平民
王茂荫于清嘉庆三年(1798)三月十一日出生于歙县杞梓里茶商家庭,同治四年六月廿二日病卒于歙县义成“天官第”。他生前曾将自己的一些奏稿加以编辑,汇为四卷,藏于巾笥。他作古后,儿辈请人作序,将其遗著定名《王侍郎奏议》于同治六年(1867)首次刊刻行世。第一个为《王侍郎奏议》作序的是吴大廷。吴大廷为何许人?他与王茂荫有何交谊?对王茂荫的德行操守及著述有何评述?
吴大廷,字桐云,号小酉腴山馆主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同治六年(1867),湖南沅陵人。咸丰五年(1855)中顺天府乡试举人,后由入赀为内阁中书。咸丰十一年(1861)从安徽巡抚李续宜来皖,次年即同治元年(1862)受保举补用为员外郎。同治二年从唐训方于临淮,荐改为道员记名,赏戴花翎。后从左宗棠由浙入闽,同治四年荐补福建盐法道。同治五年(1866)九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离任前他推荐得力部属吴大廷、刘明灯分任台湾兵备道员与台湾镇总兵,同年十月吴大廷以按察使衔赴台履任,加二品服。同治六年以病免归,卒赠太仆寺卿。吴大廷守洁才长,兼通方略,是一位廉洁而有魄力的人物。著名学者、安徽桐城人吴汝纶在《赠太仆寺卿故福建台湾兵备道吴君墓志铭》中说吴大廷“纵学而甚文,警敏有器观”。廖一中、罗直容《李兴锐日记》言吴大廷“早年有奇才”。吴大廷在位有政声,工于诗文。著有《小酉腴山馆集》,含《诗集》八卷,《文集》十二卷,《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二卷。
不少介绍吴大廷生平的文章均言他平生喜交往,与政界胡林翼、曾国藩、郭嵩焘、左宗棠、李鸿章等有交往,与文士刘熙载、方宗诚、吴廷栋、孙衣言、俞樾有往来。殊不知他与王茂荫的交谊,也是比较密切的。他与王茂荫的交谊始于何时,现在尚未考证准确,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与王茂荫过从甚密是在咸丰八年(1858)七月王茂荫因病请求开缺获准,十月“由歙县会馆移寓广渠门内之玉清观”,次年受延请担任潞河书院主讲又“移寓潞河”这段时间。当时他中举后入赀拜内阁中书在京,尚未从李续宜来皖谋职。旧时拜某人为师,从学其门下称做“从某某游”或“从某某游学”。如王茂荫少时曾从学于名儒吴柳山,其后人所作《子怀府君行状》中则称:“(府君)舞勺后,从双溪吴柳山先生游。先生为乾隆丁酉科江南解首,故名宿也,门下多积学之士。”吴大廷在为《王侍郎奏议》所作的序中说:
少司马歙县子怀先生……既请告,辑其奏议若干篇,汇为四卷,藏诸巾笥,不以示人。而余以菲材,辱从公游,得尽发其覆而遍读焉。
这里,吴大廷说他“以菲材,辱从公游”,当然是谦称。所谓“从公游”,即从学于王茂荫。王茂荫年长吴大廷二十有六岁,饱学经史,因病获准开缺养病潞河,受延请主讲潞河书院期间,吴大廷将其以长辈、师长目之而从其游学。清廷有规定,官员告退之前不可以接纳门生弟子,告退之后方为可以。当时,王茂荫已经因病开缺获准,将吴大廷等接纳为及室弟子,完全是可以的。王茂荫将自己养病期间亲自编辑的四卷奏稿“藏诸巾笥,不以示人”,而却让吴大廷“尽发其覆而遍读”,足以说明他对吴大廷的了解与信任,他们之间的心契非同一般。咸丰十年(1860)秋,王茂荫在潞河寓所接受吴大廷拜谒,当时因旧病未愈,“言辄流涕被面”。这次见面,应吴大廷所请,王茂荫答应为其父母作传,并将自己所作《祖母节孝录》见示于吴大廷,也请吴大廷为先祖母方太夫人和先父应矩公作传。同年冬,吴大廷在随安徽巡抚李续宜来皖谋职前夕,再次去潞河王茂荫寓所叙别。去时,王茂荫为吴大廷先父母作家传刚刚脱稿,他对吴大廷说:“子之母劬劳孝亲,何大类吾祖母也。”话还未说一半,竟呜咽不能成声。这次叙别,吴大廷询问王茂荫:“上(指咸丰皇帝)不次超擢,其意盖将大用也。何以言不见用如此?”王茂荫当时的作答以及作答时的表情和吴大廷的感受,事后吴大廷为《王侍郎奏议》所作序中写得明白:
“先生谓以谏临幸御园一疏积忤上意,因称辜负天恩。复俯案泣涕,不能自已。先生已投闲散,而悬款悱恻,犹如疾痛切身,非真忠君爱国,足以质天地而泣鬼神,其能若此乎!”
王茂荫请求开缺养病玉清观时,来看望拜谒他的人士很多。一次,贵州镇远人李文森得吴大廷介绍,也来谒见王茂荫。李文森年长于吴大廷,也年长于王茂荫,为嘉庆十五年(1810)进士,咸丰十年复起官于奉天道。后官安徽兵备道,署按察使,在任数年不为私不受贿,严格执法,被百姓誉为“小包公”。同治三年甲子(1864),王茂荫自江西吴城扶继母灵柩归里,因家乡不靖暂寓皖城安庆期间,刚刚赴皖履任的李文森又拜见了王茂荫。这两次谒见,李文森均记述在为王茂荫出示的《祖母节孝录》题识中,他写道:
(茂荫)公时为言官,洊陟卿贰,不得已举彳政用人之大,日陈于君父之前,凡有关国计民生,人所不及言,不敢言者,公力言之……公为哲士,为直臣,或以为天下奇男子……咸丰庚申,文森起复再之奉天道,出都门,因吾友吴子桐云,一谒公于玉清观,蒙公以后进礼见,且荐其才于今相国倭艮峰先生。同治甲子,文森以庐凤道奉命榷皖臬,适合公奉继母讳归,侨寓省垣,抵任后首谒公,就问地方利病,且求所以时措之宜者,公一一教诲不倦,无异曩在都时。然后知公虽身在退处,未尝一日忘天下也。今年春,公将旋里治葬事,出是册嘱题……
新闻推荐
□ 记者 冯劼晨刊讯 4月21日,本刊在4月10日报道过的安徽省大地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利宏先生来到家乡歙县武阳中心学校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现场捐赠1万元,用于帮助品...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