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示范点:安庆市残疾人聋儿语训康复中心
本报讯 安庆市残疾人聋儿语训康复中心凭借耐心和经验,已成功治愈1356名听障儿童,被誉为“铁树开花”。
5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5名工作人员、7名学生……1996年3月,康复中心正式组建。当时中国的听障儿童康复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丰富专业知识,中心创始人之一、现任主任的叶小红从大城市购买书籍资料,自费参加相关讲座和培训。同时,她们在日常康复工作中摸索、实践、总结,创造了“筛查—诊疗—训练”听力语言康复模式和亲子同训、集体课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全面康复模式,如今在全国推广。
今年6岁的小董博,出生20天后被查出双耳听力严重缺失。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他免费进入康复中心接受语言康复培训。如今,他的听力与表达能力已经跟同龄孩子相差无几。本报记者 康鹏飞
默守三十九年 红烛照耀深山
学雷锋标兵:歙县上丰中心学校吴家坦教学点教师潘立华
本报讯 “一颗红心、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是歙县上丰中心学校岩源村吴家坦教学点潘立华老师的真实写照。
1976年,潘立华挑着简单的行李,只身来到吴家山教学点任教,承担从幼儿园到五年级的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等课程。父母身体不好,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潘立华也曾想放弃教书去做生意,但看着那20多双眼睛,他犹豫了。1980年,他考入歙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两年后毕业,又回到山旮旯。
吴家坦教学点生源分散,为安全起见,30多年来,潘立华每天早上坚持在校门口接送每一个学生,有时学生家长忙,他就骑车把学生送回家。
“做家长满意、学生拥戴的合格老师,要有耐心,用爱和真诚去感化、帮助每一个孩子。”潘立华表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虽已年过半百,但矢志不渝,决心为教育事业献出毕生精力。
刘芳 本报记者 康鹏飞
新闻推荐
喧哗的街道寂静了人的疲惫,璀璨的星空装饰了夜的妩媚,轻柔的暖风拂过人的心房……不成想,心湖中的波浪悄然而起,采撷那波浪重温故乡。“明月别枝惊...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