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歙县新闻 > 正文

榨出那菜籽油香榨不干那思情望乡

来源:合肥晚报 2014-11-04 16:2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合肥30年老榨油厂传承着舌尖上的老味道

○打新油喽

《舌尖上的中国》让歙县菜籽油制作技艺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其实,这道流传千年的传统工艺不仅在皖南山区可寻踪迹,在合肥也有私人油坊,传承着“老味道”。

过年用菜籽油炸圆子,这样炸出来的圆子外酥里嫩,菜籽油的香味四处弥漫。菜籽油,是很多合肥人儿时的记忆。直到现在,很多人依然对菜籽油情有独钟。合肥市南岗镇梁墩村就有这样一处油厂,老板陈家志榨油已经有30年,居民们常闻香而来。

30年老油厂 有很多回头客

途经一条条略显荒凉的小路,记者来到一处不起眼的厂房,这里就是陈家志的梁墩回族油厂。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油厂里每天顾客络绎不绝,从早上5点多直到晚上10点,都有顾客提壶上门买油。

陈家志是南岗镇梁墩村人,今年70岁,从1984年起,他开始榨芝麻油、菜籽油,至今已经有30年了。1987年,他在姚公庙开了个油厂,姚公庙拆迁后,他就将油厂搬迁至南岗镇梁墩村。

质量是油厂的活招牌,陈家志的油从不卖给小贩,主要提供给居民。“小商贩会勾兑杂质油,吃了对身体不好,来买我的油都是老家乡人,油质一定要纯正。”油质纯正、售价便宜,一传十,十传百,除了作为附近村民的御用食用油,经常有人从市里开车来买油,很多人出远门前还会特地来买油带给亲戚、朋友。

千米之外 便闻油香

从11月开始到春节前,是居民买油高峰期。每隔十几天,陈家志就会榨一次油。梁墩村拆迁后,菜籽都是从芜湖、长江一带收来。陈家志在收菜籽的时候比较严格,色泽要黝黑发亮,颗粒圆润饱满,不含杂质。

陈家志说,菜籽运来后,先除杂,再清洗,再炒籽,炒到油菜籽发红时,再用榨油机榨油。“一般100斤菜籽出油率在40%左右。”随后,将炒好的菜籽放到榨油机中,榨成毛油。之后还要进行水化,将毛油放在大桶里,加上5%的盐开水,拿油耙不停搅拌,将油渣分离出来,才算完工。之后,将菜籽油存放在集油器中。

老油厂生产菜籽油时,会散发浓浓的香味。“要是顺风,1.5公里外的人都能闻到。只要一榨油,附近的居民就会闻香而来。”陈家志告诉记者,一般2000多斤油,10多天就卖完了。

2000多张油证 “存”着老记忆

“换两桶油。”11月4日,一位老年人提着壶,拿着一张泛黄的油证来到油厂。老人叫李长敏,今年70岁,和老伴生活在梁墩村,每两个月,他就要来换一次油。“我吃了大半辈子菜籽油了,吃得习惯。去年我在这里存了60斤菜籽,想用油就来取。”李长敏说。

陈家志告诉记者,油菜是当地的经济作物,村子没有拆迁前,很多油菜种植户都把收上来的油菜籽库存在油厂里,家里用油,就凭油证来换。“我这里有2000多张油证,村民们都习惯了提壶带上油证来换油。”

如今,在合肥做成品油的很少,“现在市场上油的种类众多,但还是有很多老合肥人对菜籽油印象深刻,对于他们而言,吃着用菜籽油炒出来的菜,是属于很多人儿时的回忆。”陈老说会将油厂一直经营下去。

新闻推荐

从柴火堆里救出的李府木雕

○当年拆除李府部分建筑物场景 ○周泳的仓库里堆满了各地收来的木雕件 ○吉庆有“象”木雕构件    ...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榨出那菜籽油香榨不干那思情望乡)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