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试点古民居产权流转,最快下月实施,监管同时加力
宫瑞华们对老宅产权的担心能否破除?近日,黄山市制定了《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最快7月份落地。到时候,宫瑞华就可以为自己手中的老宅办理“房产证”了。与此同时,在防范老宅倒卖和徽州传统流失等问题上,当地政府还在法规设计上做进一步的努力。
产权流转的新政一旦实施,一些失修的老宅将获得更多被“挽救”的机会。
徽州新政:买老宅可办“房产证”
与宫瑞华一样的外地来徽州购房者,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位了,他们遍及黄山市各地。
老宅修缮后,有部分是自己居住,而更多的则是以旅游文化等业态形式,做成酒吧、客栈、民宿、咖啡吧、农家乐等,如西递的归止园、宏村的清和月、南屏的喜舍民宿、碧山的猪栏酒吧等。一批破败的古民居因此而重新有了人气,甚至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宫瑞华他们购得老宅多是传统契约方式,“房产不能过户,投资起来还是感觉少了一层保障。”不过,即将出台的《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应该可以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按照这个新办法,认购黄山市境内文物价值不高、保护不力、原居民愿转让的古民居,只要权属来源合法、产权明晰,可原地办理古民居土地转让及房屋权属登记。
宫瑞华已经协议购买的老宅,也可以趁此东风办理产权流转,过户至自己名下了。
政策
《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拟规定,认购黄山市境内文物价值不高、保护不力、原居民愿转让的古民居,只要权属来源合法、产权明晰,可原地办理古民居土地转让及房屋权属登记。
防钻漏洞:购买修缮要层层批
徽州古民居可以自由流转,从而在法律上保障了外来购买者的权益,这是否会刺激形成一股新的购买潮?古民居被外地人买走之后,他们会不会私自拆除贩卖了呢?
黄山市文化委总工程师胡荣孙说,产权流转办法也考虑到了这些,专门规定采取认购或委托管理时,选择的必须不是文保单位的、散落的、文物价值不高、破败濒临倒塌而政府及个人无力保护的对象,并且只能原地保护,维修方案、经营内容等得事先报文物局审批,修缮后还要检查验收。
“而对违法倒卖、盗卖等,也会继续严厉打击。”胡荣孙称,2009年底以来,该市没有审批一幢古建筑到黄山市以外区域,而且在市内也要求尽量原地保护,原则上不出区县。
“歙县深渡有幢清代的祠堂,曾经准备外运,我们接到监管员的报告后,及时制止了。”黄山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共800多人的监管员队伍,一旦发现所在地有古民居被拆除,就立即上报。仅2012年,该市就查处了10多起私自买卖外运古民居及构件到外市的案件,其中涉及整幢古民居的有3起。
限制
只能原地保护,维修方案、经营内容等得事先报文物局审批,修缮后还要检查验收。
专家建言:护外壳更要保文化
宫瑞华在修复南薰别墅时,时刻提醒自己注重传统建筑的营造手法,不破坏房屋主体结构,在细节上也多加注意。但并非所有卖出的古宅都能得到这样的“照拂”,有修复过后的祠堂里竟出现了游泳池、欧式壁炉等设施,让人大跌眼镜。
徽学专家方利山教授谈到老宅产权流转时,对上述现象表达了担忧。方利山说,产权转让解除后顾之忧,吸引社会资金介入保护老宅,是大势所趋。但是,他认为从保护徽州古民居原生态文化考虑,也要多加鼓励和扶持原住民参与保护。外地人来购买,必须保证不能破坏对古建筑的整体风貌和内部格局。
“徽文化保护,不仅是古建筑本身,更要挖掘保护好建筑所蕴藏的内在文化传统。”方利山称,一幢古民居建于何时,何人修建,家族里出过什么人物等等历史信息,都需要购买者和原住民一起“复活”保存。而徽州的家祠、宗祠,传承的是上千年来形成的徽州祭祀、家族或宗族议事等特色文化,更是不能轻易改变用途。“歙县许村有个家祠,当地村民捐款20多万元,自发修好了,作为家族议事、民俗表演、祭祀的场所。这是最好的保护。”
对于这一点,胡荣孙也有感触,“对大多数祠堂倾向用于村史展览、原住民历史及姓名渊源展览、传统民俗传承及展示、村民议事场所等。”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吴永泉 朱庆玲/文
马杨/图
新闻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的商机正在持续放大。7月2日,西北菜餐饮连锁企业——西贝莜面村 (下称西贝)与《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心传》中张爷爷挂面的继承人,在...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