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古宅至少要花数十万,民间购房者希望能尽早办产权
古宅买下来,紧接着就是维修。而修复好一栋古宅,往往要花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由于古宅宅基地暂不能转让,购房人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这让他们在维修古宅上,有一些顾虑。“修古建筑都是按百年大计修的,投资很大,只有产权属于自己,才能无后顾之忧。”宫瑞华期盼地说。
维修尽量保持原貌
在徽州购买古民居的,大多数是被徽派建筑、徽州文化以及安静的乡野气息所吸引。“在外面很难看到这样好的老房子了。”宫瑞华与奔岩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对于古民居修复,他们也承认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颇多,“尽量坚持‘尊重\’两个字,修复老宅时尊重传统的建筑营造法。”
2011年,宫瑞华协议购得“南薰绣楼”后,一直在按照这个理念修复它。
比如,小窗是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在修复坍塌墙面时,仍然保留原有的小窗。恢复墙面时,也会参照原有建筑的高度。
在奔岩的国际青年旅舍中,即使是地板,也是从一些其它被拆的老宅里买下来的。修葺老宅时,奔岩很少动用新材料,而是去周边寻找其它老房子拆卸下来的老配件。三年多时间,奔岩跑遍了祁门、歙县等地。为了一个配件,常常要跑几趟。
“也有些局部的改变。”宫瑞华说,为了迎合现代居住需求,室内的卫生间,是“新徽州人”费尽心思改加的部分。
记者走访的几间民宿,卫生间都配了现代的淋浴、抽水马桶、洗脸池等。在奔岩的青年旅舍中,地板下面铺有水暖。“一个是环保,另一个在木质结构房屋中,水暖的安全性能也更高。”
修复至少花数十万
修复古民居是一项花钱的事,在一些偏远地区,这也是很多当地村民看着房子倒塌,却无能为力的原因之一。“年轻人在外务工,有些老房子没人愿意去管。”黄山市文化委总工胡荣孙说,老屋阴暗、潮湿,没有抽水马桶、空调等现代设施,而要修缮,投入过大,所以很多当地人选择另建新房,或者干脆进城买房。
提起维修的费用,宫瑞华和奔岩都说,至少是购买古宅的两倍。而徽州当地人说,修复一栋古宅少则要数十万元,多则要几百万。
在巨大的修缮投资下,不少购老宅者都将其改造成为民宿、咖啡吧、酒吧等经营性场所。 宫瑞华的南薰绣楼,已经是一家家庭旅馆性质的民宿,共设6间厢房,招待一些慕名前来的旅客。每间的房价,每天在680元到880元之间。
“保护利用合二为一。”宫瑞华说,他也想过转租这些问题,但担心会影响到修复后的房屋品质。最终,作为民宿自己经营,既能保护又能有一定的收入。
产权在手才能无忧
徽学专家方利山认为,徽州古民居年代久远,建筑价值高,随着自然和人为原因数量越来越少。社会资金进来,保护了一大批濒临倒塌急需保护的古民居,而购买人在徽州古村有一幢明清老宅,空气和环境好,且经营利用也能带来一定收入,房屋今后也能增值。这些因素,也是社会资金不断进入古民居的动力之一,处理好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原住民、购买者和政府之间,是多赢的。
虽然前景看起来很美,但对购买者来说,房屋民间买卖暂时毕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因此,宫瑞华等人盼着黄山试点古民居产权流转的政策尽早实施。“产权证上写了自己的名字,产权清晰了,那么投入起来,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南薰绣楼维修后,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绣楼风情。
新闻推荐
□歙县 程学文我的母亲朱来凤,歙县南乡义成村人。她老人家辞世已40年了,作为她小儿子的我,心中不免一次次泛起伤感,脑海中时不时地会想起...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