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歙县新闻 > 正文

汪允清:从“不疏园”到“韬庐”

来源:安徽商报 2014-04-03 10:11   https://www.yybnet.net/

口述:汪允清 整理:鲍义来◇姓名:汪允清◇年龄:92岁◇职业:退休教师◇祖籍:歙县◇现居地:歙县◇家族代表人物:汪采白

汪允清女士,新安画派传人汪采白的女儿,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小学教师。如今92岁的她,除了背有些弓外,脸色却仍常泛着红晕,吐谈记忆更是一如以往,可见大脑的敏捷。爱好画画,风格一如其父。看到汪老师,不能不让人相信名门望族一定与优生学大有关系。

我出生于1923年的北京,当时父亲在那里教书。父亲和祖父除给我取了“允清”的名字后,看到院子里的一棵杏树,又为我取了小名“杏子”,故同辈中有称我“杏姐”、后辈称我“杏娘”的。父亲去世后葬在歙县城西的西干山上,四五年前我还去上过坟,如今腿脚不好,已无法再去父亲坟上,只能让儿子丹宁去给外公挂纸了。

汪姓在徽州是个大姓,慎终追远,我只能说说我们家的祖上。其实一如徽州的许多家族一样,我家祖上早些时候是耕读人家,之后经商,当然有过许多义举,也很重视文化和教育。清代中期的不疏园主汪泰安即是我家的祖上,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爱好文化,更为难得的是有着一定的文化远见。他有两个儿子,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他建了不疏园,设有藏书楼,购天下名书,礼聘当时的文化名人江永及其青年才俊戴震、程瑶田、金榜等来此,在教授他儿子同时,还提供他们研究学问的方便,尤其是提供丰富的藏书。一时间,不疏园成了徽州的学术中心,他们以各自的著述、学术品质及其风格形成了一个学派,即徽派朴学,又称皖派汉学,不疏园成了这一学派的发源地。至于以“不疏”名园,则反陶渊明“暂与田园疏”之意而用之,寓意不要专注科举功名,要做有用的学问,更不要疏远田园。即以今天看来,有此境界,也实在难得。

有着江南大儒之称的汪宗沂 (字仲伊)是我的曾祖父,也是不疏园的后人。仲伊公在青少年时即住不疏园,徜徉其间,甚得薰陶,然而这一名园却在太平天国战乱中成了灰烬。之后曾祖考上了进士,被分发某县知县,或许在一些人以为得到了一个肥缺,但我的曾祖却不肯赴任,而是在李翰章领导下的湖北志局、合肥李府分别纂修《湖北通志》和《庐州府志》,并以这期间所得薪金在不疏园的邻近建了韬庐,一如不疏园,也是一处读书藏书的私家园林,是曾祖的娱老著书之处,黄宾虹、许承尧和徽州的许多青年学子都是我曾祖的学生,他们也经常出入于韬庐之中,承爱着曾祖的教泽。

我父亲汪采白是仲伊公的长孙,在他五岁时,曾祖就将其托付给他所信任的学生黄宾虹启蒙,教授四子书。父亲喜欢画画,或许与黄宾虹的教育、影响有关,以后二位都成了我国的著名画家而相互辉映。曾祖的晚年,对这位长孙非常关心,期以厚望,在许多信的落款写的是“天都老少年”,也足见老人的风趣。

父亲胸襟坦荡,注重大节,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这是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也是韬庐家风。早在1935年南京举办画展时,父亲的一幅 《风柳鸣蝉图》,为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预订,有日本人看了后很想得到,希望父亲照此画上一幅,许以高酬,那时日本侵占中国野心毕现,故为父亲婉拒,为此深受同乡同学陶行知的称赏,书“行止有耻”相赠。抗战爆发,北平沦陷,父亲携领我们一家回到家乡,即住韬庐。为解决逃难回来的商邻子弟无处读书,他和族人领头兴办起了一所名为 “剑华小学”的学校。为了募求校款,他曾给了不少赞助者画画相赠。我勖予哥出任了学校校长,世清哥也是该校的教员,都像父亲一样为乡邦教育而尽力。学校一直办到解放后,因统一布局,才并给了郑村小学。

说起父亲文化情怀,还有一件事也值得一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父亲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出任中国画教授,本很舒适,然而为当时的安徽省教育厅长叶元龙所邀,回到故乡的休宁万安主持省立二中,任校长,即有意致力振兴家乡教育。期间,父亲发现了一位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且体育音乐也都很好的学生,这就是我的世清哥。

一天,世清哥的母亲提着一篮鸡蛋从乡下来到学校见我父亲,说是丈夫去世,家庭困难,儿子将面临着辍学。父亲说你儿子书读得好,辍学不读,甚是可惜;你有困难,还有我啊。父亲一诺千金,以后供世清哥读完高中,又送上大学,他们的感情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1937年父亲离开北京时,世清哥正读大学二年级,便停止学业,陪同父亲一起回到家乡。

父亲去世于1940年。年前为救助难童义卖画画,被蚊子所咬,后抓破感染,又因庸医所误,竟不治而亡。因为他的艺术地位和影响,也因众多朋友的关心,父亲由社会公葬在歙县风景名胜之区西干山上,与渐江为邻。自此三百年里,两位艺坛巨匠同眠一山,名人名山,相得益彰,艺坛风流,千古绝唱。

11年前世清哥去世,鉴于他的学术地位尤其是新安画派研究成就,黄山学院和歙县政府又将其安葬在父亲的身边,与父亲为伴,我想这也是父亲和世清哥所非常高兴的吧。

“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去的历史,旧日的亲情,带给我无限的思念和温馨。

汪采白(左)与他伯父亲汪福熙汪采白与孙子汪显曾

新闻推荐

6岁女孩患罕见病继父倾家荡产治疗

本报讯(记者 郑慧) 6岁,正是无忧无虑享受童年快乐的年纪,歙县女孩小秋(化名)却只能躺在病床上,看着小伙伴们愉快地奔跑玩耍。一年前,小秋被诊断患有罕见疾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汪允清:从“不疏园”到“韬庐”)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