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生 詹静 记 者 舒俊
在屯溪区老街街道五福街社区有这么一家人,虽然彼此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相互搀扶向前奔,在同一屋檐下幸福地生活着。
特殊的家庭关系
2月26日上午,穿过枫树巷二弄的石板路,眼前是一个有些古朴的小院子,这就是赵兰芳老人的家。推开院门,63岁的媳妇林丽金正忙着洗一家人的衣服。听到记者的声音,婆婆赵兰芳笑吟吟地从房间里走出来,靠在椅子上跟我们拉起了家常。老人今年92岁,是浙江人,“我是抗日战争期间跟随父母逃难到徽州的,那年我15岁,此后一直在屯溪生活,再也没有回去过。”看得出,老人年轻时是个勤快的人,如今嗓门依旧很大,中气十足,一点也不像九旬老人。“一天三顿饭,没事就在附近巷子逛逛,儿子媳妇对我都好,心里没烦恼。”老人乐呵呵地说起自己长寿秘诀。
记者了解到,这个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有点特殊。赵兰芳老人一生未生育,带着抱养的女儿嫁了个丈夫,就是林丽金的公公。嫁过去时,赵兰芳的丈夫膝下已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18岁时死亡。1977年,赵兰芳丈夫的儿子和林丽金结婚。当时的赵兰芳并没有想到,林丽金就成了她这辈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5年后,赵兰芳丈夫31岁的儿子因病去世,赵兰芳抱养的女儿也已嫁人,这个家就剩林丽金带着一个2岁、一个4岁的女儿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一直到1988年林丽金再婚。而老人现在口中习惯称作儿子的正是她媳妇现在的丈夫。
再婚不能丢公婆
从1981年前夫去世,到1988年重新组建新家庭,中间那7年可以说是林丽金一生中最艰苦的岁月。“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那段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是屯溪农村人,原来也没有工作,独自带着两个女儿和一对老人,日子过得很苦,小孩上学都得借钱,后来还在阀门厂食堂做过几年临时工。”那期间,也有人给林丽金介绍过对象,她也试着去接触。别人很少排斥她两个女儿,但一听说她还带着两个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老人,都接受不了。“我心想着,公公婆婆一把年纪,儿子女儿又都不在了,我不照顾谁照顾?现在的丈夫也是别人介绍的,歙县农村人,能吃苦,父母不在了,就他一个人,我就看中他这点,到我们家可以和我一起把我的公公婆婆当作自己的父母看待,也不容易产生矛盾。”林丽金说当时没多想,坚持再婚可以,公婆不能丢。
刚结婚那几年,林丽金和丈夫也有过小磨擦。“公公脾气比较大,对他总有点看法,所以他们两个人关系不太好。1992年公公生病去世了,我们就更加珍惜一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公公去世后,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所有的重活都落在这个儿子的身上,之前他靠打零工挣钱,这几年由于患有颈椎病、肾囊肿,不能从事重体力活,每天就在家里负责烧早饭、买菜、接送小外孙上放学。“我买了35000元的养老保险,现在每月能拿到960元养老金,婆婆每个月享受200多元的低保金,从去年7月份开始,她又领到每月200元的高龄补贴,加上我现在还负责管理巷弄里的公厕,两个女儿也已成家,一家人生活也还过得去。”林丽金笑着说。
婆媳相处似母女
俗话说“女婿也是半个子”,可在赵兰芳看来,媳妇现在的丈夫就跟自己的亲儿子没什么区别。谈起儿子和媳妇对自己的好,老人又说开了:“我儿子平时就喜欢跟我开玩笑,逗我开心;冬天怕我冷,给我买了电火盆,还自己动手用旧柜子给我改造了一下,让我可以坐在里面烤火;家里修水电、做水泥地,都是他弄的,他什么都会。媳妇也是没话说,性格温顺又能干,吃饭时都是第一个给我盛饭、夹菜,帮我洗头、洗衣服、倒马桶。只要我想吃什么,她都会给我弄。”说罢,老人还指着脖子上系着的一条蓝底白点的围巾得意地说:“这是媳妇给我买的,我身上穿的线衣、线裤也都是她打的。”不仅儿子、媳妇、孙辈们对老人好,就连媳妇的娘家人对老人也很尊重,一家人从没红过脸。
赵兰芳老人90大寿的时候,为让从没有过过生日的老人家开心,林丽金夫妻为老人在家中操办了一次简单而热闹的寿宴。“烧了一桌我爱吃的菜,买了生日蛋糕,点了蜡烛,两个小曾孙子给我唱了生日歌,还拍了四代同堂的全家福。小时候我吃了不少苦,现在一家人对我这么好,我知足喽!”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她生活规律得很,每天早晨8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还要看一会儿电视。别看她年纪大,走起路来利索得很,两只手背在后面,就像个老干部一样。”儿子边说边模仿起来,又把老人给逗乐了。
人说婆媳难相处,可林丽金不觉得有多难。“我父母都不在了,和婆婆在一起生活都快40年了,我们之间就跟母女似的。住在一起,我们就是一家人。”林丽金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十字绣说,“那是大女儿前年绣的‘家和万事兴\’,我们这个家虽然不富裕,但彼此互相尊重,以诚相待,相处得很融洽。”
新闻推荐
3月5日,歙县徽城镇政府在新安社区开展第六期社区活动。在活动现场,有来自社保、烟草、环保、中医院等数家单位的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实用的志愿服务。图为义诊现场。张真张泽玲/摄 3月8日,屯溪老街卫...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