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了一幅近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该画长66米、宽1.8米,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昔日古徽州的风俗文化。该画由四部分组成:“春:丞相故里桃花壩;夏:三江口放伐;秋:金秋庆丰年;冬:深渡瑞雪”。这幅画,以散点透视构图法,通过刻画沿江一带有代表性的村镇四季的风俗民情,将场景和故事统一在画卷中。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看到此画之后,甚为震撼,脱口而出:“这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他力荐该长卷在世博会城市足迹馆陈列,并说这正是农村怎样向城市演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一个写照。这长卷的作者便是世界知名艺术大师汪观清。
汪观清,1930年生(今年84岁),安徽歙县金滩人,上海美术出版社编审,素有“中华第一牛”之称,是“上海画坛五老”目前唯一健在的皖籍客沪画家。大体上,世人所了解的国画大家汪观清,是与上世纪60、70年代他创作的连环画《红日》《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万水千山》以及之后风靡全国的“汪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传世佳作。他几十年来始终坚持以歌颂劳动者为核心、以传统写意精神为指导,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道路,成为卓有成就的一代国画大师。
其实,不仅如此,汪观清对中国人物画、山水画也是非常精通的。他从出版社退休后,旅居加拿大多年。虽人在异乡,可心中所想、手中所画的依然是祖国,依然是家乡。他在创作《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时,翻遍了史书、府志、县志,搜尽徽州民间故事,几易其稿。每画一稿,他都带去请当年的小伙伴、而今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们看,请他们帮助回忆并提出意见,从几十位老人的脑海中活生生地“抠出”一幅幅真实再现新安文化和徽州民俗风情的宏伟画卷,留给后人一段珍贵、美好的记忆。他倾注一腔乡情,挥写徽州神韵,用质朴稚趣的心灵,将儿童时代的记忆,将那时的池塘柳树、江风河滩、日月星宿,通过手中之笔,刻印成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令无数从艺者痴迷。
画既已完成,按汪观清自己的话说:“要找个适合它水土的地方存放。”一些有识之士思来想去,感觉此画最适合存放的地方应该是徽州,应该是汪观清的故乡——歙县。为此,在去年安徽省两会上,47位省政协委员联合提案,提议在汪观清的出生地歙县筹建“汪观清艺术馆”,使之成为再现新安文化和徽州民俗风情的立体版“清明上河图”,以便将《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这件伟大的巨制作为珍贵的人文和自然遗产加以立体化呈现和保护,并将其作为文化产业链的一个重要基地,从而促进黄山乃至安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我相信,建成后的“汪观清艺术馆”,必将成为新安江山水画廊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新安江的旅游业打造出一个崭新的品牌。因为,汪观清呈现给文化探索者及游人们的一定是经典文化,大匠之门!
新闻推荐
半挂车驾驶员被人发现时,已不幸身亡。本报讯 7月15日凌晨3时许,一辆半挂货车沿徽杭高速公路往杭州方向行驶,刚驶入黄山歙县境内,突...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