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程向阳
1966年出生的蔡元绍祖上就是歙县卖花渔村的种梅人。30、40年代时,他的爷爷就喜欢在家门口和山坡上侍弄梅花桩。他的父亲受此影响,也爱上了盆景和梅花。1981年初中毕业后,蔡元绍在全村率先试种梅花。
上世纪80年代初,蔡元绍只是偷偷试种了几厘地,尝试种植了几棵“游龙梅”、“游龙柏”等品种。这一次小试牛刀,却给了当时只有15岁的蔡元绍一个惊喜,第一年通过向浙江人销售梅桩挣得近5000元。
1983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在黄山市推行。生产队将村里的梅花分树到户,蔡元绍分到了约一分地的梅花桩。这一年,运气似乎和他开了个玩笑,因为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夜里没守山,他的梅花桩被盗得只剩下8棵,半个月后再次被盗。两手空空的蔡元绍干脆走出深山,跑到外地贩卖梅花桩、龙柏苗。杭州、扬州、苏州、上海等地成了他闯荡市场的主要阵地,复旦、交大、苏大等名校成了他向高校园艺师学艺的场所。
从1986年到1989年,蔡元绍收获了知识和收入。1990年后,他回到卖花渔村,一方面在自家的自留山、自留地里培育梅花,一方面在徽州区岩寺镇租了10亩扩大种植面积。虽然野心很大、规模不小,但由于属于投入阶段,蔡元绍并没有挣到好多钱。“可我积攒了不错的人脉资源。”蔡元绍说。
2000年,蔡元绍收获了种植梅花后最大的一桶金。那年,江苏省举办第七届梅花节,他和村里另一名好伙伴一起拉着几车梅花参展,一个节下来,毛利润600万元,除去杂项开支,净得100万元。如今,蔡元绍拥有梅花树约万棵左右,年收入平均都在几十万元。2012年,他还被评为安徽省徽派盆景制作技艺非物质传承人,他的作品《迎雪》、《新安枯笔》等作品还获得过全国梅花展的一、二等奖。
蔡元绍说自己还有梦想,目前两个女儿虽然在读大学,学的也不是盆景专业,未来能否继承家业也未可知,但他说如果确实需要,他会和女儿商量,让她们将祖上的衣钵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吴德杰培训会上,大家认真学习了新修订的《公司法》和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国务院国发(2014)7号《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并就今后开展登记工作的...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