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歙县新闻 > 正文

【徽林漫步】西溪人的幼儿文化教育

来源:黄山日报 2013-07-12 12:34   https://www.yybnet.net/

□ 歙县 汪希豪 汪照

往昔,在徽州西溪汪氏男性中,文盲是极个别的,绝大多数人都有文化,而且有的素质不低。他们重视对后代的文化教育,尤其是那些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晚年叶落归根的人,含饴弄孙之余每每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童进行智力开发。据年龄七十有五的汪老回忆,上世纪四十年代,他亲身经历的幼儿教育方式主要有:

一、猜谜语。夏夜,老人孩子在庭院乘凉,那是他们之间沟通的最好时刻。老人仰望夜空,然后即兴让孩子们猜谜:“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打铜钉。你来数,我来数,数来数去数不清。”(打一物)。颖悟的孩子一抬头便揭开谜底(星夜天空)。一阵欢笑之后,老人一边做着撑伞动作,一边说道:“月亮底下撑伞。”让孩子打一地名。原来在西溪方言中,表示“遮挡”意义的词汇,在方言里读作“dō”,与邻村“棠樾”的“棠”读音相同,而“樾”与“月”谐音。这个谜的谜底为“棠樾”。年幼的孩子往往被这道谜难住,却记住有个“月亮底下撑伞”的村庄叫“dō月(棠樾)”。这种热烈的场面往往把一些高小或初中学生吸引过来。老人见机行事,一个难度更大的字谜脱口而出:“西村不愁着衣裳,东村不怕闹粮荒。”(打一字谜)。一些仍陶醉于“月亮底下撑伞”的孩子急不可待地喊道:“我知道,这是唐模与棠樾。”“为什么?”“人们常说,唐模棠樾饿死情愿,可见唐模棠樾是两个不愁吃穿的好村子。”也有孩子说:“是郑村西溪,因为郑村是府,浩村是县,西溪是金銮殿。”老人夸奖孩子思路不错,但将字谜误做地名,谜就牛头不对马嘴了。随着一阵欢笑声,孩子们被告知这个字谜的谜底是“裕”字。通过猜字谜,原先误将“裕”字偏旁少写一点的孩子再也不会写错了。这类带有纠正错别字的字谜还有“自大一点,人人讨厌(臭)”、“少一划不正,缺一点不少(步)”、“一对仙女共同游,一样打扮两样头,一个见人爱伸手,一个贪玩没有够(要,耍)”等;还有一类诗谜,如“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画)等。

二、回答问题。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对幼童来说,若不思考,率尔作答,往往错误。如问“树上有七只鸟,一枪打去掉落一只,树上还有几只鸟?”(答案:无鸟);“用锯子将四仙桌锯掉一只角,这张桌还有几只角?”(答案:五只角);“在一条长五丈的人行道旁栽树,每隔一丈栽一棵树,一共栽多少棵树?”(答案:六棵树)。这类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孩子思维的严密性。还有一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如“什么字有一张嘴?什么字有两张嘴?什么字有三张嘴?什么字有四张嘴?什么字有五张嘴?”(答案:口、吕、品、田、吾)。

三、教孩子说“拗口令”。这种语言游戏是用声、韵、调易混淆的字交相重叠编成语句,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而不发生错误,如“十四四十四十四,十四是十四不是四十,四十是四十不是十四”。当地流传广泛的拗口令是:“天上一只鹅,地上一只鸭。鸭生鸭子鸭鸣鹅,鹅生鹅子鹅鸣鸭。鸭七鸭八鸭里鹅,鹅七鹅八鹅里鸭。鸭里鹅,鹅里鸭,鸭生鸭子鸭变鹅,鹅生鹅子鹅变鸭。”这类语言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说话口齿清楚、流利。

四、教童谣与儿歌。如富有童趣的“扇子扇凉风,时时捏手中,有人问我借,叫我大相公。”“一把扇,两面红,借给姐姐赶蠓虫(蚊子),蠓虫赶得吱吱叫,跳蚤赶得蹦蹦跳。”描述人物形象的“红头毛,绿眼睛,偷人家东西不作声。”“大头髾(shao,方言称小男孩),卖杨梅,清早去,到夜来。”带有批判仕途道路的“堆柴郞、卖柴郞,打发囝进学堂。念了两年书,考个状元郞。先拜爹、后拜娘,再见老婆娘。老婆娘,不喜欢,一脚踢到床肚底,捡到一粒老鼠屎。”在当地还流传这样一首二律背反显奇趣的童谣:“三十夜,月亮昐昐,一个佬来偷落苏(茄子)种。瞎子看见,聋子听见,瘸子就去追,一追追到后田边,看见一只漆漆黑的母狗奰(beì),朝尾巴一棍打死,活着拖来家。大门拖不进,后门拖不出,一个小小的孔窗刚刚好。烧起一锅滚滚烫的冰冷水,趁干来褪毛。隔壁一个冇鼻头的嗅到,拎只菜篮来讨汤。一滴汤滴到脚板底,生了一个天大的疔疮;笸箩大膏药贴不着,粟米小膏药还多大半张。”由于历史时代限制,也有的童谣格调不高,如以他人的生理缺陷或疾病作为嘲讽对象的“癞痢,癞痢,抽筋剥皮”。体现宿命论观点的“一脶(luó,泛指手指纹,此处特指其中由多数圆形线纹组成的螺旋形线纹)穷,二脶富,三脶开当铺,四脶弹棉花,五脶六脶,恶哩无奈何,七脶八脶,打公骂婆,九脶骑白马,十脶坐天下;十只箕(手指纹形状由多数箕形线纹组成,状似簸箕),吃哩笑嘻嘻。”还有一首广为传颂的针对女孩的童谣:“月亮大大,开门哩咹。哪个来了,外婆来了。来做什么?帮囡做媒。做到哪里?做到深山苦竹碚。跳水十五里,种菜过三碚。三餐不见菜,蓑衣当被盖。听不见鸡公叫,听不见鸡母啼,听不见爷家姆家拍笊篱。”在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大事受制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首童谣有吓唬那些不听话小女孩的意味。

五、听讲民间传说、故事。如《狮亭的由来》。它的内容是:雄踞西溪忠烈祠大门外的一对石狮,受天地精华,有了灵性。某年麦收季节,位于祠堂坦前那大片田地放眼望去,西溪村民种的麦子黄灿灿、沉甸甸正待开镰。某村民家的麦子突然被人偷割,接着又有数家受害。村民报告官府,官府派吏卒擒捉小偷。夜晚,小偷一见巡逻人员火把便逃之夭夭,一旦他们离开又继续偷割。一连数天既禁不住偷割麦地,又查不出嫌疑犯。一位村民无意间对石狮唉声叹息:“你能看守祠堂,不能看守麦地,与百姓何益?”第二天清晨,有人发现石狮旁边有一只粘满泥土的鞋,便把这只鞋交到官府。据此,官府破了案。据案犯交代,头天夜晚当巡逻人员来到麦地时,他潜伏下来;人员离开后,他又开始偷割麦子。割着,割着,猛然一抬头,迎面走来一只狮子,他吓得拔腿就逃,仓促间丢失一只鞋子。原来是石狮用嘴衔着鞋子回到了忠烈祠。此后,西溪没有再发生一起偷割麦子的事件。人们都说,忠烈祠前的石狮是守护麦地的神兽。村民感激石狮,为石狮修建两座狮亭,避免石狮风吹日晒雨淋。又如《包袱、雨伞、我》,这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心酸故事。徽州有句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故事说的是某村有一遗孀,新婚不到一年,丈夫不幸罹难。她将遗腹子含辛茹苦抚养到十三岁(虚岁),便通过亲友牵线搭桥让儿子外出当学徒,因儿子年纪幼小,且又是在母亲娇宠下长大,向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于儿子即将外出谋生,母亲始终放心不下。临行前怕儿子在旅途中有闪失,一再叮嘱儿子别忘记外出时所带三样东西:包袱、雨伞、我。儿子对于母亲的絮叨显得不耐烦,漫不经心地应答道:“我知道!我知道!”然后就离家出门了。哪知走到半路,他忽然想起检查一下自己携带的三件东西,但数来数去就只有包袱和雨伞两件东西,不见“我”。他以为将“我”遗留在家里忘记带了,便又匆匆地赶回家向妈妈要“我”。妈妈听后,哭笑不得,望着一脸稚气的儿子说道:“你这个傻孩子,我是担心你年纪小,初次出门,不仅丢失东西,连人也丢了,所以就叫你记住不要丢失‘我\’,也就是自己啊!”儿子听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在当地流传的故事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通过听讲故事,孩子们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陶冶了情操。

六、孩子们在大人带领下参与村中的节庆活动。西溪村的文会旧时每年元宵节要举行猜灯谜有奖活动。通过猜灯谜,孩子们丰富了知识。西溪旧时还有一个习俗,家境较好的人家娶媳妇要在村中的下戏坦请戏班来演一场戏。一方面算是招待全村的人,一方面是让全村人与新媳妇见见面。孩子们通过看戏丰富了历史知识。西溪民间的文娱活动形式也很多,其中,汪献庭的“跳狮”表演是全县独一无二的。其表演形式如同提线木偶,但操作手法不同。狮子雏形以竹篾架构,饰以彩绸,大小若犬,它被固定在可以挪动的木桌上方的木笼里。表演时,操纵者根据锣鼓节奏以及彩球的挥动让狮子做出各种动作,包括母狮生小狮,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这一绝技今已失传。

西溪人对学龄前幼童的教育除上述几方面外,还有的人家让孩子看图识字,从市场买来正面是画,反面是字的卡片,教会孩子识字。还从市场买来描红簿本,让孩子练习写字。珠算方面,一味让孩子“打百子”,即专门练习从一到一百的累计加法运算。以上种种,均有助于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闻推荐

歙县全面推进“放心肉”体系建设

本报讯 今年,歙县把加强全县生猪屠宰行业的监督管理,完善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从硬软件建设入手,有的放矢,全面推进“放心肉”体系建设。该...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大坑源里新图景2013-07-26 12:31
猜你喜欢:
评论:(【徽林漫步】西溪人的幼儿文化教育)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