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歙县新闻 > 正文

踏寻水映竹荫—水竹坑

来源:黄山日报 2013-06-22 12:37   https://www.yybnet.net/

□杜鹃

水竹坑古时称竹溪村,位于歙县杞梓里镇,从徽杭高速歙县出口下,走老徽杭省道往杞梓里方向到齐武村左拐,约行十公里的村村通公路,便可到达。

第一次到水竹坑,是在去年的夏季,听闻水竹坑的七姑娘山非常美,站在山顶,可观歙、绩,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就有了浓厚的兴趣。到了水竹坑,在村中没多停留,就直奔七姑山而去。七姑山虽给我留下了很深、很美的的印象,可不知怎地,心中对水竹坑村总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一种不能割舍的牵挂,这次户外再次组织登山,我却为了这份牵挂,又来到了这里。

和徽州的许多古村落一样,水竹坑村的柯姓老祖先选择这块安居地还是十分讲究极具慧眼。这里,山峦起伏,翠竹连片,溪水淙淙,风景秀丽。一片竹林如一头睡狮横卧在村庄右前方的一片良田中,特别是“狮子”的颈部竹子完全和身部不同,竹子细小,栩栩如生,竹尖如狮毛,在微风中随风起舞,很是壮观。在村落的背面有一座天然屏障——七姑尖(也称七姑娘山),山有七个峰尖,七峰如栉,俗传仙女群栖其上而得名,酷似一尊卧佛,又如一尊伟人卧像。七姑山与清凉峰山脉相连,在山的另一方就是绩溪龙川。在村口的右侧,有一山峦形如一尊弥勒坐佛,这尊“佛”就是一宝,腹中蕴藏珍贵的铜矿。进村过一道山溪,溪曰华源河,一座廊桥跨其上,桥两边围墙上各有八个瓶形的花窗,透过花窗可观流云也可赏月。站在桥上远观,村落的背后上方山峦如一金元宝,元宝的中部是风化的花岗岩,光亮圆润。

这里的山泉水,来自七姑山旁的湖田山龙池塘,溪水川流不息,清澈见底。古人很是聪明,将这股水分为两股,一股引入村中,作为村民用水,一股绕村而过,用于浇灌农田,并做了几个拦水坝来提高水位,控制流量。同时,为防止绕村而过的溪水在梅雨季节洪水四溢,在接近廊桥不远处,一个大拦水坝将大溪水分流,引进村中的小溪,既分了洪,又储存了水,形成了一大景观,古人将这称为“逼水回波”。

在进村的古道上有三座花岗岩牌坊,与歙县其他牌坊有所不同的是牌坊的体量要小许多,但牌坊的质地非常好,牌坊上“圣旨”两个大字仍清晰可见,当地老人告诉我,这是当时皇帝表彰曾国藩幕僚、李鸿章的亲家柯钺家的女人而设立的贞节牌坊。古道从这三座牌坊下经过,可以想见当时被旌表主人柯钺的显赫地位。

在徽州,重风水,讲“关锁”,因此,对水口林的建设就特别注重,几乎所有古村落的村口,都有一丛树林,这是村落的“门户”和“灵魂”,水口是关系到一村姓氏命运、前程的象征,寄托着他们一生一世的美丽愿望和希冀。而这里的水口林,不是一丛或几株高大的林木,而是一片樟树和花檀树。古树遮天蔽日,站在树下,凉风习习,淡淡的香樟味浸入心扉,令人神清气爽。村头的水口林向前约100多米左右,又是一片树林,仿佛这个村有二片水口林似的,真的有点奇怪,这在徽州古村落中我还是头一次见到,特别是这片水口林有三棵古樟呈三角各据一方,坚守着这个村庄,很是迷惑。后来才得知,这是古人为了弥补自然环境与风水理想的不足,将水口不断调整,修正后又形成的一片水口林。从远处看,要不是几幢现代化的房屋毫无理念地修筑在水口林前面,根本不知道这茂密的古树后、群山中还隐藏着一个村落。水口林下是水口亭,虽整修过,但还是很原始、古朴。在亭的前门楣上写着“掌仙迎秀”,仙掌,土话谐音为千丈,意指村庄秀迎千丈的七姑尖,在亭的后面有高山溪水长流不断,后门楣又写着“山高水长”,不难看出,古人选址不仅真正体现了“山水合一”的最佳人居环境,而且还特别意味深长。

穿过水口亭,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弯弯小路呈现在眼前,青石板已磨得发亮,用青石条筑成的水道护栏在淡淡的阳光下泛着青青的光,散发着原始的气味。石板取材于当地的花岗伟晶岩,岩石含大量肉红色的钾长石晶体,实际上整个村庄用的都是这样的材料,村人说雨天后浸上水的石板如同一条鲜红的地毯一般,我想象着,这红色还使在迷雾的雨天里,雨帘映衬着黑白相间的徽式民居,不仅有美感,还更加地富有诗意。

在村中随意地穿行,我也曾涌起一股忧伤。现代的民居有点杂乱无章,打乱了整个村落的布局,破坏了古村落原始、有序、古朴的神韵,更使遗存下来的古建筑显得几分苍凉。一幢明朝建筑孤零零地立在那,有些无助;被“太平军”烧后重建的柯钺旧居仿佛还散发着糊糊的焦味,有些无奈;还有那被人为拆除的宗祠,左边高大的墙体静静地挺立着,虽然气势恢弘,但还是悲凉,只有宗祠门前的照壁还保持着八字门墙,挺立着。在村中保持最完好的是一座支祠和柯庆施的故居。这里的支祠原有二座,分别为东祠、西祠,东祠已被拆除,成了村委会,但村委会门前的两个大石鼓却是宗祠留下的唯一物件,无声地伫立在那里,显得那样的单薄和凄凉。抚摸着石鼓,虽冰冷,但感觉它还有着鲜活的生命,如一沉默无言的圣者,它目睹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变迁,而如今,它依然继续着自己的使命,向世间昭示着亘古的人类命运。留下的西祠外形完好,内里已相当破旧,青苔满地,却十分干净。据说在祠堂的进门处上方有十二只“狮子”的木雕相当精美,可惜被人盗走卖掉了,只留下空空的挡板,但在最里面的冬瓜粱上,还保存着一些花卉图案木雕,从这些木雕中,可以看出当时水竹坑人的诗情画意。在享堂的花式隔门上还留有“文革”时的一幅会标,虽然颜色褪尽,但字迹却清晰可辨,让人回忆起那个动乱的年代。半个世纪过去了,祠堂再也没举行过大的活动。

在祠堂的门前,原先是一大片空地和一个鱼塘,空地上有两棵笔直向上的柏树,直冲云霄,据说,这是水竹坑的两支笔,当时种在祠堂前,一可辟邪,二指读书,三指益寿,可惜,由于在祠堂前已建房屋,被砍掉一棵,现只剩下一棵,孤零零地,已没有了往日的浓密和挺拔。但在这残垣断壁中,在角落深巷里,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我们还能寻觅水竹坑曾经的美丽和辉煌。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在一户农家的边墙上发现了一份1959年题写的治安保证书,这是一份责任到社员的保证。保证内容共10项,主要体现那个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忠诚于国家,服从组织,服从上级,遵纪守法,光明磊落,维护社会安定和秩序。

最令水竹坑人引以为自豪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村上出了一位国家副总理柯庆施,柯庆施1902年生于这个小山村,17岁怀揣理想参加革命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对纷繁复杂时世的无奈,对家乡、对亲人、对这块土地的眷恋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痛。村中柯庆施的故居还在,现在是他的侄儿柯友顺居住,为了保护好柯庆施的故居,老柯坚持留守家中。老柯是个有心人,很是随和,不仅留我们在他家吃饭,告诉我许多水竹坑的故事,还带我们到了柯庆施曾经居住过的房间,房间很久没人居住,堆放一些生活用品和农具。当我们从房间的后窗往远处的七姑山看时,七姑山像是一个古代头戴官帽的官人,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水竹坑虽是一个隐藏在山中的小山村,但在古代,这里商贾云集,十分热闹,绩溪、族德的人和货想到杭州,必经这里的徽商古道,到杞梓里、深渡,进入杭州。徽商古道的繁华,给这里带来了许多境外的信息,能从里走出一个个名人,我想,这不仅和它与外界的接触有关,更是和徽州崇尚读书有关。当我提及读书之事时,老柯将我带到了村的东南边,沿竹溪旁的一处小院落,旧称半舫圃,形如船而得名。这是他祖上的最具文化气息的私家园林,他用手给我们比划着原来的许多建筑。据说当年回廊曲室,花台楼阁,内有“居易草堂”,边有藏书阁,该处藏书曾甲歙南一方,外有专供读书人食宿的客栈,沿溪翠竹缠绕,花红柳绿,古树参天。为了营造更好的溪水效果,古人还特在溪水中用青石筑上拦水坝,称为“珍珠溪”,特别是在溪对面,有棵高大的望春花树(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树名),花开时节,满树花儿映红了半个村落,映红了一条溪水,每天清晨和傍晚,有不少文人墨客吟诗赞颂。据传,当年李白曾来这里,住了数日而不想归。我久久地站在溪水边,仿佛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犹如那溪水翻滚的珍珠,大珠小珠落玉盘,绵绵不断;又仿佛看到了文人们手持酒樽,站立溪边,面对这青山绿水赋诗长吟……而如今这里已是残垣断壁,面目全非,唯有水映竹荫依旧。

村后的古樟、银杏、松柏苍劲古朴,漫山遍野的翠竹郁郁葱葱,浓密挺拔,透过浓郁深邃的枝叶我似乎感受到了时间的隧道,唯有在这远山的村落里可以见到岁月留下的飞鸿爪泥。

惜别水竹坑,站在村口回望,正是油菜籽收获季节,村民们正在辛勤地劳作。村后的“睡佛”千百年来静静地守候着他们。望着它,我百感交集,想着它,我默默祝福,真的希望这充满灵性的村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仍能还原她清纯、虚心,好礼、重节的品格,这是水竹坑人崇尚的品格,也是水之性,竹之格。

新闻推荐

月日书画爱好者在参观叶森槐画展由市文化委主办的叶森

6月28日,书画爱好者在参观叶森槐画展。由市文化委主办的叶森槐学艺五十年画展和临先贤山水册业展6月28日至7月3日在市美术馆和徽州文化博物馆展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建军,副市长叶长荫,市...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踏寻水映竹荫—水竹坑)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