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歙县新闻 > 正文

写在峰峦上的诗行——来自歙县璜田蜈蚣岭梯地的报道

来源:黄山日报 2012-05-21 22:19   https://www.yybnet.net/

特约摄影吴建平□ 特约记者  程小明

【编者按】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蜈蚣岭人硬是用石头蘸着汗水甚至鲜血,在秃岭峭壁上开出了蔚为壮观的千亩梯地。近半个世纪过去,当人们面对这样的奇迹,仍会发自内心由衷的感叹,是怎样一种力量,敢叫峭壁荒山变绿帛?本报特约记者五上蜈蚣岭,解读蜈蚣岭人艰苦卓绝创业的力量源泉。“最好的办法是走群众路线”、“改造自然更懂得尊重自然”,这些经验,无论是对于正在进行二次创业的歙县蜈蚣岭人,还是今天加快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整个黄山市来说,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理当成为推动黄山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车过长陔岭,群峰巍峨,连绵不绝。山重水复,行至蜈蚣岭脚,动人魂魄的千亩梯地豁然展现在我们眼前:她像一幅巨大的壮锦,美轮美奂,垂天悬挂,壮锦上千句万句墨绿色的诗行,是高居山巅的蜈蚣岭人奉献的杰作,他们用石头蘸着汗水甚至鲜血,在风霜冰雪里,在烈日暴雨下,集体创作了整整十个春夏秋冬。盘绕而上,那诗行像壮美的旋律,激荡心潮澎湃起伏……

“最好的办法是走群众路线”

5月15日,在一幢年久的土墙房里,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方摇林带着我们回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治山治水的峥嵘岁月,当时的蜈蚣岭,山势峻峭,东一片山,西一块地,石坚土薄,茶不成园,“松脂点灯,辣椒当盐”是1800多山民贫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老人那时担任大队长,他回忆说:“1969年,我们从大寨参观回来,最大的想法是改变现状,最好的办法是走群众路线,大队书记方佛仙召开支部会、党员扩大会,商讨自力更生垒石造地,并且在各生产队全体社员会上大讨论,最后形成共识,采纳群众意见,决定拿西面一座连20户人家也养不活的光秃岭‘开刀\’。党员干部带头参加劳动,把中餐带到工地上,云集10个组的男劳力,加上青年妇女突击队400多人,绑上草鞋,开山放炮,凿石砌坝,磨铁肩膀,练铁手掌。光秃岭梯地建成,种上茶叶、玉米等经济作物,硬是养活了60多户200多人。”

一年360天,他们在峭壁上垒石填土造地,从山脚层层砌塝,层层填土一直到山肩。为发动群众,打持久战,党员干部与社员一起,每半年集中脱产学习3天。当年的青年妇女突击队副队长方冬玉描述说:“铁钎撬不开的大石头,8人杠照样抬上去。当时大队小队所有人定工分,不是队长说了算,而是会上全体社员说了算,党员干部总在群众中间,尊重群众,由人民当家做主,工分月评季评年评的评分制度,极大调动了全员劳动积极性。”

方摇林说,1974年蜈蚣岭梯地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当时的歙县县委书记张昔曾特批7000元,支持蜈蚣岭大队,但是经大队领导提议,通过各小队社员表决,最终将7000元退给了县政府。1970年到1980年这10年间,蜈蚣岭人大到买炸药小到购铁锤全部自力更生,他们出工70多万个,砌石填土27万方,与山那边的六联大队共同建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山石砌梯形茶园,几乎给全部荒山秃岭穿上了铠甲戎装,千亩梯地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40年过去的今天,层层叠叠的石坝早已长满厚厚的青苔,但层层叠叠的梯地茶园,却为村民们每年带来400万元的茶叶收入。

记者感言:老队长反复跟我们谈党群关系,让人琢磨出蜈蚣岭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基础,是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种联系的本质是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发动群众,完完全全依靠群众,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晓权、参与权、表决权。

“改造自然更懂得尊重自然”

十年前的茶季,我们分头来到六联、蜈蚣岭采访早茶与白茶生产,曾深为梯地顶上的密林所陶醉:云雾缭绕,翠色欲流,百灵唱和间,绶带鸟从林中穿出,在宽广的梯地上飞舞。再看看山腰梯地间同步建起的板车道,泄洪兼灌溉的水渠,大大小小的蓄水池,我们不禁赞叹道:“太神奇了,有了绿盖头,上下一体,水土保持,生态小气候,科学防汛抗旱等难题全解决了。(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2005年7月黄山遭遇大旱天气,当时记者在六联、蜈蚣岭两地采访,却亲眼目睹漫山遍岭茶园里间种的玉米,郁郁青青。当时的蜈蚣岭村委会主任胡和法揭示了梯地成为抗旱利器的秘密:“我们的梯地,单条最长900多米,最高的有7米,土层厚度0.6米至2米不等,厚厚的石塝具备隔热保温性能。”更为神奇的是,当年的“老愚公”方玉竹、硬骨头胡尚棣他们还在石壁上、梯地中设计兴建了隐身宿舍,用以避雨、做饭等等。

青年农民胡继高幼年在梯地里成长,他说:“梯地能够几十年岿然不动,是因为老一辈人,改造自然更懂得尊重自然,遵循山之脉络,水之纹理,合理运用了自然科学。”

记者感言:因为拥有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因为饱含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40年过去了,任凭惊雷霹雳,脱胎换骨的蜈蚣岭梯地依旧高耸云端,傲然屹立,无论远观近察,她总是那样依山顺水,就势曲折,顿挫而又铺张,透露着阳刚之美、静默之美。

“我们正在梯地上二次创业”

4月10日,我们“走、转、改”报道组来到蜈蚣岭采访。当时正值名优茶采摘高峰期,记者发现一位叫严有娣的中年妇女,钻进林地荆棘丛中采野茶,她说:“我家有三分之一的茶树去年砍掉改种白茶,自家的名优茶基本采完,共收入3800元,再采些野茶,收入可与去年持平,到明后年,我家的茶叶收入可以翻番,因为白茶的价格是绿茶的六到十倍。”

祖先留下的18株原生态白茶母树,是与梯地一同承载着蜈蚣岭人致富奔小康的梦想。2002年,经过村干部胡和法前两年的反复试种,蜈蚣岭母树白茶无性系繁殖技术成熟。为了规模化发展蜈蚣岭白茶,科技带头人胡和法一班人在土层厚达两米的“大寨海绵地”上,建立科技园,对18株百年白茶母树实行集中挂牌保护,扩大苗圃规模。2011年,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注册成立了黄山市蜈蚣岭母树白茶有限公司,带领全村干群改造茶园,走产业化白茶发展新路子,已发展白茶150亩,今年培育白茶苗80万株,无偿提供茶苗,发动村民种植白茶150亩。浙江安吉白茶名气很大,但是,蜈蚣岭白茶连叶茎也是白的。村党支部书记胡进法描绘蜈蚣岭的美好前景:“我们正在梯地上二次创业,成立白茶专业合作社,加快更新茶园与品牌打造,到十二五末,千亩梯地绝大部分都种上白茶,茶农收入实现翻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跻身全县前列。”

记者感言:创新是发展的哲学,这里梯地建了十年,白茶试验也用了十年,我们相信,当漫山梯地种上白茶的又一个春季来临,太阳照耀之下的蜈蚣岭,将遍地银光。

新闻推荐

汪绚作客黄山大讲堂主讲“加强资源管理促进绿色增长”

本报讯  记者陈洪明报道  5月30日,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汪绚应邀作客黄山大讲堂,作题为《加强资源管理 促进绿色增长》报告。副市长徐健敏主持报告会。...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宋村葡萄结硕果2012-05-30 15:13
评论:(写在峰峦上的诗行——来自歙县璜田蜈蚣岭梯地的报道)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