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歙县新闻 > 正文

为了大山里的育龄妇女

来源:黄山日报 2010-04-15 18:20   https://www.yybnet.net/

□ 王红芳

在歙县,有一条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山区公路,那就是长陔岭盘山公路。我就是在翻过长陔岭的长陔乡工作,这里属于黄山市的高寒地区。

1994年,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从祁门卫校医士专业毕业走上了社会,1995年,被分配在歙县王村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工作。王村镇毗连城区,交通便捷,经济相对发达,是歙县的重镇之一。1999年,我成了家,有了可爱的女儿。2004年,还在市区买了一点小房子,努力地在操持着一个温馨的小家。2007年7月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往长陔乡计划生育服务所工作并担任所长。长陔乡距县城有55公里,中途要翻越一座海拔近千米的长陔岭。5个行政村,14993人散居在90.6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间。这里的群众生活很艰苦,这里的生育观念很落后。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忍不住思念女儿,但此时只有天边的星星闪着微弱的寒光,呼啸的山风在天地间回响。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关系到群众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来不得半点马虎。自己技术过硬不过硬,决定着群众信服不信服。而过硬的技术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十多年来,不论工作多么繁忙,我始终坚持业务学习,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参加各种业务知识培训。2002年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同时,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临床技术也不断提高。对前来进行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咨询和妇科检查的对象总是笑脸相迎,耐心讲解,细致检查。定期对村级专干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广大群众学习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及优生优育知识。由于工作踏实,技术过硬,赢得了育龄妇女的信任,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在长陔乡工作的三年多来,我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2009年度,在全体乡干投票测评中,我再次被评为优秀。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但我认为成绩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荣誉也理应由大家分享,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乡党委最终同意将优秀名额让给了其他同事。

贫困山区传统婚育观念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他们的婚育观念、规范他们的生育行为绝非易事。我在下村入户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用真诚的关爱和优质的服务,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的婚育观念。长陔村妇女毕玉玲临产前到服务所检查,因听其胎心异常,便及时通知她家人,并安排车辆和她一起到医院。检查后,马上进行了剖腹产手术,母子平安,医院说如果再迟来一步小孩就难保了。诸如此类事例很多,3年来,在服务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所内手术量和手术比例,位居全县前茅,无一例医疗事故和并发症发生。

从事计划生育工作是艰辛的,特别是在我们深山区。由于海拔高,遇到冰雪天气,公路就要封路。2008年岁末年初,大雪封山两个多月,进城办事要走几十里山路才能到达。曾经有一位好心人对我说:红芳啊,你在大山区工作,那么辛苦才1100元一个月,凭你这么心灵手巧,就是打工怎么也不止这点工资呀。这位好心人说的或许是实话,干计生工作确实辛苦,要进村入户动员广大群众落实计生国策,免不了要挨骂、受委屈。但为了工作,为了育龄妇女的健康,我们能理解、也能体谅。“五一”、“十一”、“春节”长假,大部分计生干部要加班加点,利用假期流动人口返乡,开展服务。说实话,我们也有委屈、情绪和牢骚,也需要休息、家庭和轻松。但在我们计生干部的心里,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工资的高低和工作的累苦。作为一名计生技术员,多年来,我常常用从事技术服务的优势,协助计生办做好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工作。刚到长陔乡工作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所联系的四个村有近1500余名育龄妇女,对照育龄妇女的档案逐个上门接触,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烂熟于心,现在对这些育龄妇女已是如数家珍,育龄妇女们也和我以姐妹相称。

常言道: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一个弱女子更难例外。在长陔乡工作的三年多来,说心里话,我或许算得上是一名称职的计划生育技术干部,但不是一名称职的母亲。我丈夫也在歙县一个偏僻乡镇工作,两个人聚少离多,无法照应女儿,只能寄养在外公外婆家。女儿常常在电话里说:我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了。有一次老师打电话来,说我女儿发高烧,病得不轻,需赶快送医院,但当时我工作非常繁忙,根本无法抽开身,只好委托我父亲把女儿送到医院。后来父亲打电话来说,高烧不退,需要住院治疗,你能不能过来呢?我听了非常难过,哽咽着对父亲说,乡里开展生殖服务缺少人手,我又是所长实在是无法离开,等忙完了再说吧。

我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平凡的工作。大山锤炼了我坚韧不拔的个性,大山给了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大山里的老百姓给了我无私的关爱和关怀,坚定了我扎根深山、服务深山的勇气和决心,我愿意成为长陔乡4199名育龄妇女健康的守护神。

新闻推荐

打造特色精品培植产业集群歙县文化产业步入发展春天

本报讯 日前,黄山市首个“文化艺术村”项目——歙州画家村项目在歙县桂林镇破土动工。该项目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项目、鲍家花园二期开发项目、国际文化城项目等同属该县的“文化...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歙县情系玉树灾区2010-04-18 18:19
评论:(为了大山里的育龄妇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