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许晟 文/摄
4月11日下午,市级螺情调查组在休宁县商山镇新雁村开展春季螺情调查。休宁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织当地小学生参加血防查螺体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疾病能力。
有奖找螺,学生拿“名片”按图索骥
下午2时,新雁村一畦暂未耕种的旱田里,支起“人人参与血防工作 发现钉螺报告有奖”横幅。洪里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们或三五一群,或独自一人,蹲在田埂边,拨开杂草四下寻找。
“我们在找这个。”一名男生仰起头,亮出一张“名片”:一角粘着一颗钉螺的标本,体长不足1厘米。他的手里还有一份宣传材料,印着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红色字体十分醒目。
市疾控中心血吸虫病防治专家汪业彬告诉记者,已在田里布设10个“螺点”,每处布放5颗死钉螺,掩藏在杂草中。活动根据学生们找到钉螺的多少,发放不同奖项,有书包、铅笔盒和练习簿等学习用品,此外还设置现场有奖抢答活动。
“赛前辅导”环节,有关血吸虫病防治专家指出,钉螺呈圆锥形,长度约1厘米,壳上有纵肋,大多生活在沟渠、水塘边、田埂等潮湿环境中。只有钉螺才能传播血吸虫病,消灭钉螺就能消灭血吸虫病。
消除血吸虫,今年力争全市达“国标”
据介绍,血吸虫病是由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所引起的疾病,属于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一年四季都可感染血吸虫病,但在气温较高的4月至10月最易感染。血吸虫有“瘟神”之称,人得了血吸虫病,反复感染或经久不愈,可引起肝硬化、腹水,导致劳动力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长期以来,黄山市为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阻断血吸虫病流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科学防治原则,严格落实分片包点责任制、年度专项螺情调查制度,不断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及时在螺情反复地区组织药物灭螺和环境改造,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
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海波说,历史上黄山市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经过几代人不懈防治,黄山市在1993年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目前,黄山区、黟县、屯溪区、祁门县血吸虫病消除工作已达国家标准,今年力争全市达到国家消除血吸虫病标准。
人人参与,通告每个螺点奖励500元
“这是不是钉螺?”一名女生从草丛里捡起一个蜗牛壳,得知不是后继续埋头寻找。“我们平时接到很多报螺电话,经辨认,几乎都不是钉螺,而是烟管螺,它的幼螺和钉螺很相似。”汪业彬说,烟管螺外壳相对较脆,稍一用力就破碎,且烟管螺壳上无纵肋。
“现在不仅小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钉螺,很多中老年人也不太清楚。”汪业彬说,据了解,黄山市有个村子历史上血吸虫病流行较轻。2009年,该村一条沟渠里发现高密度螺情。调查发现,村里老百姓都不认识钉螺,“幸好没有造成流行,否则后果不堪想象。单靠我们血防机构这些人去查螺,确实很难做到及时发现。但是如果哪个地方有钉螺,当地老百姓在劳动中比较容易发现。”
为发动广大群众参与血防工作,黄山市各区县血防机构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同时在村里张贴有奖报螺通告,上有联系地址和电话。如果村民在劳动期间发现疑似钉螺,可以报告当地血防机构,经核实确认是钉螺,每个螺点奖励500元。
“小手牵大手”,把血防知识带回家
市卫计委副主任胡锦来说,组织同学们参加查螺体验实践活动,目的就是通过“小手牵大手”形式,让同学们把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带回家,向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传递血防知识,积极营造人人参与血防工作的良好氛围。
“那个穿白衬衫的小男孩找到好几个。”人群中有人大声说。顺着所指方向,记者找到小男孩。“我叫黄子文,是五年级学生。这些是在两个地方找到的。”小男孩的脸晒得通红,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废纸折成的盒子,里面有10颗死钉螺。
颁奖仪式上,黄子文同学以找到10颗死钉螺摘得现场有奖找螺第一名,奖品是一只新书包。他的身边,一名小女孩也找到几颗死钉螺,交给血防专家处理。她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什么是钉螺,对着这个找,我现在知道钉螺长什么样了。”她亮出一张“名片”,塞进口袋。
新闻推荐
竦塘定位“徽州教育村”实至名归——兼谈著名学者教育家曹泾及前贤
竦塘村叶氏宗祠方宁/摄□陈平民当下,徽州区西溪南镇竦塘村委会驻地竦塘村正被定位为“徽州教育村”。前不久,这里为此举行研讨会,不少专家学者发表意见。愚亦以为,将竦塘村定位为“徽州教育...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