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程向阳汪悦 吴玉莲 文/摄
程席如,1915年出生在休宁县东临溪汊口村的一个徽商家庭。十几岁跟随经商的父亲到江苏东台一家当铺当店员。1939年秋参加新四军,曾在粟裕领导的新四军一师二旅五团担任供给部部长。参加过著名的黄桥战役,在乔辛庄保卫战中受伤,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功勋。解放后转业到上海农场工作,1970年去世。
3月20日,在汊口村程禾(程席如的大儿子)家中,程禾讲述了父亲辉煌而坎坷的一生。
弃商从戎
1940年10月,苏中地区新四军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发动著名的黄桥战役。以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以七千人的兵力,战胜了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率政府军89军1.5万人,歼灭其1.1万余人,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是新四军改编以来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在这次战役中,有一位来自休宁的军人,他叫程席如。所在部队是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五团,师长是粟裕,旅长是王必成,团长是池义标。该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担负着开展苏中抗日游击战争和作为新四军主力部队机动作战的任务。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日战争中,歼灭日伪军6.6万余人。
黄桥战役中的程席如,25岁,是一名军需官,从事后勤军需保障工作。战役中,他经历了战争之惨烈,见证了新四军以少胜多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历史。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桥烧饼慰劳忙。烧饼要用火来烤,新四军打仗要靠百姓来帮忙。”这是程席如经常唱的苏北民谣。这场战斗中,团长池义标负重伤,手臂截肢,每每提到此事,程席如就会流泪。
程席如小名儒仂,又名程学仁,1915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汊口。1935年,程席如随父母与两个胞弟、胞妹去苏北东台闯荡,父亲开当铺,程席如当店员。
七七事变后,生意日亏,程席如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另谋出路。
1939年秋,抗战烽火四起,时值新四军东台县独立团招兵之际,营教导员王林祥一眼看中程席如,这位来自徽州的小伙子写得一手好字,教导员当场就叫他报名。他读过私塾,文化程度较高,人实诚,进步快,入伍第二年就入了党。先后担任营文书、教员、独立团供给处副处长。独立团整编为新四军一师二旅五团后,程席如任供给处处长、副团长。
1942年—1943年,程席如兼任团执法队长,惩奸队长,为巩固后方、保护苏北区党部所在地东台仓河安全,从事敌后工作,程席如又担任东台县副县长,东台县富安区区委书记,新四军东台县财粮局长、田赋税主任,还担任过二旅供给部副部长等职。
转入敌后
因斗争需要,1943年后,程席如转入地方从事敌后工作。在担任东台县富安区委书记时,一次在乔辛庄区民兵武工队会议中,被敌伪包围,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况下突围,大部分同志牺牲,程席如因胸、臀受伤,被警卫员保护突围。醒来时,才知部队损失惨重。他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落下病根,负伤后经常吐血,身体不佳。
一次偶然的机会,新四军敌工部来了一位首长,找程席如谈了几次,主要内容是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军队缺医少药,缺军火,军需不足,让程席如利用有利的社会关系,潜入上海等地,搞军需、药品。时年深秋,这个徽商的后代,以看病为名,越过步哨线,消失在去上海的人流中……
带病工作
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遭到“2·6”轰炸。陈毅市长批准江苏大丰黄海之滨成立上海市垦管局,安置上海国民党残留部队垦荒。苏北行署派来一批干部支援该农场,程席如就在其中,担任一般干部工作,直至“审干”(审查干部)工作展开,才知程席如是一位老资格的新四军。
由于程席如在乔辛庄战斗中受过伤,一直不能正常工作,在上海农场工作的他每年大半时间都在住院,好一点就到仓库帮忙。他在农场与李书记要好,李书记叫李世权,是一位老红军。有一次李书记告诉程禾:“小鬼,你爸是‘老\’同志,他是个有故事的新四军。”
1970年,程席如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55岁。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通讯员陈佳报道4月6日,在黄山市休宁县流口镇茗洲村千亩有机茶园里,一群身穿汉服的孩子们在村中老人的带领下,现场朗诵宋代村训《茗洲吴氏家典(节选)》。据悉,茗洲村历史悠久,文化厚...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