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程向阳 文/摄
梓溪,休宁县板桥乡新安源处两个革命老区之一,这里的土地深藏着一段梓溪烽火的记忆,山中诉说着英雄儿女血战梓溪的动人故事。今年99岁的谢元好是梓溪村的寿星,也是村中健在的年纪最大的“支红”老人。
3月22日,春阳里,谢元好坐着打盹。说起谢元好,当地人都说她是村里的“宝”。
1920年出生的谢元好十七八岁从一山之隔的大连查山嫁到梓溪,后来还成了新四军秘密通信员。
据介绍,年轻的谢元好给新四军送信时有勇有谋,小时候虽缠过脚,但调皮胆大,爬山爬树身轻如燕。“有一次,新四军叫我送信到20多里外的大连,我把秘密信藏绑在裹脚布中。走到十里开外的查山村,有人告诉我前面有大兵,但我顾不得。快到村了,果不然听见山脚下一队大兵从前面过来,吹着喇叭,‘嘀嗒,嘀嗒\’我吓坏了,赶紧刷刷地爬到一棵大树上躲起来。树叶茂密,大兵未能察觉,等大兵走远了,我才小心地从树上下来,把信送给新四军,盖上章,再回带给游击队。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这样的经历有好几次。”谢元好回忆道,“除了送信,还到梓溪红军的兵工厂去做衣服、纳鞋底。白天制衣,晚上纳鞋底,那时孩子小,点上松明灯,一边哄孩子睡觉,一边纳着鞋底。”
“母亲身体一直很好,很少生病,88岁时还能轻轻松松爬树,90多岁还能在悬崖峭壁边砍柴。我2014年以前还在外边打工,只是近两年,母亲的身体差了点,有肺心病,我就买保健品给她调养。”儿子汪加盛说。据了解,谢元好育有六个子女,由于那个年代食物匮乏、医疗水平落后,先后夭折3个。
现在,谢元好虽有肺心病,但耳聪目明,她的大儿子刚刚在正月里去世,目前,她和最小的儿子、54岁的汪加盛住在一幢百年老房子里。汪加盛未婚,与谢元好相依为命。
“共产党的政策好,给我妈妈申请了贫困户,每年有3000多块钱,我做做竹器、采采茶、养养鱼,两个人的生活过得去。”汪加盛说。
新闻推荐
3月25日上午,以“乡村振兴以花为媒”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黄山油菜花摄影节暨“想见新安江”全国摄影大赛在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启动,标志着为期一个月的黄山花事摄影盛宴正式拉开帷幕。在明媚的春光...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